筆者早前提到,欲打破現時香港的困局,難免要發起令社會付出短暫代價的抗爭行動。其實除了浩浩蕩蕩的大型抗爭,基於偉大情操而進行的自殘行為,亦能喚醒市民。

以自殘推動社會變革由來已久。二千多年前,屈原眼見楚國朝廷日漸腐敗,屢次勸諫楚王卻被貶。為了喚醒楚國人民,屈原投江自盡。雖然他的殉國行為不能扭轉楚國滅亡的厄運,但其高尚情操卻為後人敬仰。上世紀初,革命先烈亦透過自殘推動變革。一九○五年,從事革命的陳天華眼見當時中國被列強瓜分,而大部分國民卻安於現狀,為了令國人關注國家前途及戒除陋習,他於日本投海自殺。

到了一九八九年,台灣發生轟動一時的自殘事件。當時台灣被國民黨高壓管治數十年,不少有識之士發動一連串抗爭運動,其中鄭南榕被當局指涉嫌叛亂,他拒絕出庭應訊,警方上門拘捕他時,鄭更自焚身亡。鄭南榕的犧牲令更多人支持民主運動,在九十年代的多次選舉中,鄭的事迹屢被引用以激勵士氣,候選人亦因而得到更多選民的支持。

而阿拉伯之春亦與自殘有密切關係。二○一○年十二月,一名突尼斯生果小販被當局沒收攤檔及貨品,他以自焚表達不滿。此事件引起被壓迫多年的青年共鳴,透過網絡發布小販自焚身亡的訊息,並發動大規模反政府示威,令抗爭浪潮一發不可收拾,更席捲北非以及阿拉伯地區,多個極權政府因而倒台。

由此可見,基於偉大意願而作出的自殘行為,往往會獲得社會認同,甚至帶來驚天動地的改變。立法會議員陳志全早前絕食二百三十八小時,亦得到不少市民認同,大眾亦開始認清梁振英麻木不仁的真面目。只要有更多香港人在政治上覺醒,筆者深信民主之日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