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建三個堆填區計劃受阻,特區政府準備在十月立法會復會之後再闖關,如意算盤是趁這幾個月空檔期落區做騷聽取居民意見,擬定改善及補償方案,向地區動之以情,誘之以利,一旦居民受落,立會內持反對及觀望態度的建制派尋得下台階,到時不要說屯門及打鼓嶺,就算將軍澳也有望過關,特區政府對反對派的二十幾票早已打定輸數,反正現時支持與反對票數僅相差約六、七票,如果箍穩建制派,堆填區撥款翻盤並非全無機會。

較早前,反對擴建堆填區的其中一種論調,是有關飽和時間的計法,認為特區政府應先做好源頭減廢,香港每日產生的垃圾減少,堆填區壽命延長,根本毋須急於擴建堆填區,特區政府可以做好連串改善堆填區環境措施,向地區證實可行,到時再說服居民接受,相信更加事半功倍。事實上,特區政府聲言按現時每日固體廢物量計算,現有三個堆填區將會在兩至六年內爆煲,早已遭部分反對聲音質疑靠嚇,近日爆出洋垃圾議題,進出口量相差數以十萬噸計,差額是否都直送堆填區,使香港成為歐美日等國的垃圾堆填區。

洋垃圾問題過去一周持續發酵,儘管環境局死口否認堆填區每日處理大量洋垃圾,始終無法自圓其說,交代進出口數量存在巨大差距的原因,如果不是去了堆填區,又去了哪裏?環境局副局長陸恭蕙一味說環保署有把關,掌握每車垃圾來源。如果說法屬實,洋垃圾差額的失蹤部分是如何處理掉,莫非香港尚有外界不知的洋垃圾堆填區?

事實上,環境局無法交代洋垃圾差額去向,勢將影響有關堆填區飽和期迫在眉睫的說法,環境局連本業的數字也無法掌握,叫人如何相信目前堆填區每日處理的固體廢物數量,能夠如實反映現況,沒有篤數,甚或包括大量洋垃圾。假如扣除這些額外數量,說不定港人每日產生的人均垃圾量,並非如環境局所指倍於鄰近國家及地區。不要忘記,環境局月前公布的減廢藍圖,是以目前香港每日產生的所有固體廢物作計算基礎,倘若包含了不知去向的洋垃圾差額,所謂十年內達至減廢四成的目標,可能不是根據正確數字推算而來,說不定,扣除了洋垃圾的差額,才是香港本土每日產生的固體廢物真正數量,只要禁止洋垃圾入口,就算不擴建堆填區,壽命也可以延長,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所說的垃圾圍城,指日可待,更加站不住腳。

環境局要再打擴建堆填區撥款之戰,連基本數字也交代不清,試問如何取信於民,證明擴建具迫切性,胡亂闖關,只會輸得更慘。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