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進食時,食物經口腔咀嚼後,便會被推進口腔後方,進入食道,然後抵達胃部開始消化過程,這個數分鐘的過程看似簡單,但其實當中需要多組肌肉好好配合,包括多組咽喉肌肉會有規律地運動,同時會厭(Epiglottis)會蓋住鄰近食道的氣管口,避免食物誤進氣管等等,倘若當中的協調出現問題,便會造成吞嚥困難,其中一個後果便是會厭未能有效覆蓋氣管口,令食物誤入氣管,繼而導致能致命的吸入性肺炎。

吸入性肺炎約佔本港5-15%的肺炎個案,而吞嚥困難是造成吸入性肺炎的常見原因之一。造成吞嚥困難的原因眾多,包括神經性疾病如中風、柏金遜症、老人癡呆病、神經性肌肉疾病等;肺科問題例如肺癌、慢性阻塞性氣管疾病,其他呼吸毛病等;腦腫瘤或腦部受創;又或頭頸位置長出腫瘤等。這些疾病都有機會令口腔、咽喉肌肉不能如常地協調,令原來進入食道的食物誤進氣管,繼而進入肺部。當食物積聚於肺部時,會孳生細菌,引致吸入性肺炎,危害性命。

不少吞嚥困難患者未必留意自己的吞食動作出現問題,有的根本不善於表達,於是往往待體重無端下降甚至患上吸入性肺炎才發現。其實,如果你或你所照顧的長期病患者於進食後,口腔有大量渣滓遺留、在吞嚥時或後出現咳嗽、氣喘、有痰聲、在吞嚥後聲線變得混濁不清、常有食物哽在喉嚨的感覺、口部肌肉控制不靈活及經常流口水或胃口明顯變差等,都需要加倍留神。

及早確診吞嚥困難,然後透過不同的治療方法,可把問題矯正過來。現時常用的治療方法,包括針對不同吞嚥肌肉組群的強化肌肉訓練、深層咽喉刺激法、生理回饋吞嚥訓練及吞嚥電療等,視乎患者哪一個吞嚥步驟出現問題,然後互相配合,令患者得到最大的康復。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