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以往,七一遊行既有主辦單位擬定的主題訴求,也有不同團體、持份者,以至個人提出的不同訴求,為特區政府提供了任意解讀遊行意義的空間,設若四十三萬市民都是為響應單一訴求而上街,恐怕特區政府也難以迴避民情焦點,必須作出實質承諾,哪像現在可以選擇性回應林林總總的訴求,避重就輕,一味說已經聽到市民的訴求就了事。

其實,近日一眾問責官員回應七一遊行的統一口徑言論,總是離不開甚麼團結一致、目標一致、繼續努力做好工作,為市民服務這幾句陳腔濫調。如果納稅人以月薪三十多萬元的優渥條件聘請一批工作努力,可是能力不濟的問責官員,就算他們每日朝七晚十一,年終無休,施政也不會博得認同。市民期望管治班子改善施政,敏於回應訴求,決策高效,而不是交出一張不合格的成績表,卻自說自話已經很努(盡)力,沒有做好工作,皆因面對甚麼甚麼困難。成績零蛋的學生也可以很努力,但能力局限了學習,問責官員努力工作是起碼的為官操守,有心無力,根本沒有能耐留在這個超級熱廚房,問責官員掌握決策大權,庸碌無能錯決定,受害者就是七百萬市民。

除了努力成為解窘的口頭禪,近日管治班子說得最多的另一金句,就是一再強調會與公務員團隊團結辦事。唉,公務員一向政治中立,理論上不論誰人執政,都會做好配合施政的本分,管治班子一提再提團結,反而予人此地無銀觀感,如果以內地官場思維解讀,領導愈說團結,肯定內部分歧愈嚴重,不知能否應用於近日管治班子的類似論調呢?

歐美行議會政治的國家,執政黨遇上民望低落,會毫不猶豫改組內閣,撤換不稱職部長挽救倒台危機,日前行會成員葉劉一時「答錯」,認為管治班子部分問責官員能力不足,應該撤換,CY梁振英與政務司司長林鄭異口同聲否認有問責官員準備辭職。其實,老董自○二年引入問責制以來,除了○三年七一大遊行導致三名司局級官員辭職,之後再沒有官員因犯錯而下台,問責制根本有名無實。事實上,撤換能力不濟問責官員常態化,才是問責制邁向成熟的表現,當然,如果管治班子充斥只懂努力,技止此矣的問責官員,根本換無可換,恐怕最終要換的是另有其人。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