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電影市場即將掀起一番龍爭虎鬥。暑假檔期歷來是各路電影製作公司的必爭之地,誓要在這個全球增長最快速的電影市場裏分一杯羹。那麼,誰能成為內地電影市場的大贏家呢?

今年是中國電影市場改革的第十個年頭,也是CEPA簽訂十周年。在CEPA的優惠政策下,中港合拍片如魚得水,香港製片人亦坐上了進入內地的直通車。然而,十年的蜜月期已過,內地觀眾對中港合拍片的評價是:「沒有最爛,只有更爛」,亦有內地媒體批評香港電影的文化影響力沒法與港片黃金年代相比。

面對內地電影市場不斷膨脹,偏偏用來支撐內地市場的中港合拍片聲譽每況愈下。去年二月,中國更與WTO協定,從每年只允許二十部海外電影進入中國,增加至三十四部。於是,帶着3D字眼的《鐵達尼號》、《侏羅紀公園》等九十年代的荷里活大片捲土重來,以填補這個一百七十億票房的電影市場。而中國國內亦慢慢培養了一群年輕的演員與製片人,《人在囧途》、《北京遇上西雅圖》等清新小品慢慢取代了北漂港人的大製作。

面對激烈的競爭及國內外的挑戰,這群北漂的香港製片人若繼續以食老本、騙飯吃、人海戰術來「炮製」電影,那麼香港電影在八、九十年代建立的黃金品牌將會虛耗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