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素來以地少人多及居住環境擠迫見稱,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六千五百人,近年情況更急劇惡化。要改善土地供不應求的問題,必須重新檢討及調整土地使用策略。土地被浪費較明顯的例子是解放軍佔用的土地,當局應加以研究以及改善。

根據一九九四年中英兩國達成協議,英國政府把十四幅面積合共二千七百五十一公頃的軍事用地無償移交中央政府,以供回歸後用於防務工作,包括二千二百公頃的青山練靶場、一百五十九公頃的石崗軍營、一百二十二公頃的赤柱軍營等。

香港因鴉片戰爭而被割讓。英國是以武力才能管治香港,故必須長期在香港駐有大量軍力。港英殖民地政府更將軍事設施及軍營散布全港,以便更有效壓制反殖民地的動亂。軍營對居民發揮震懾作用,對殖民管治至為重要。

香港於上世紀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一度成為冷戰的前哨站,中英關係異常緊張,更曾在香港邊境發生軍事衝突,加上六、七十年代爆發的大規模偷渡潮,故英軍在中英邊界大量駐軍亦有其特殊需要。

回歸後,兩個主權國的軍事對峙局面已不復存在,故上述軍事用地的存在價值值得質疑。一般市民難以得知解放軍在香港的實際人數,不少軍事設施更被發現長期空置,士兵寥寥可數。此外,現在香港已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解放軍毋須透過元朗粉嶺一帶的軍事設施加強邊防工作,更可返回內地操炮練槍,毋須佔據面積超過二千公頃的青山練靶場。

由此可見,解放軍並不需要佔用全部二千七百公頃的土地。在香港缺乏土地的情況下,解放軍實在不應基於面子或不可告人的利益問題而「生人霸死地」,更應效法英國政府,將沒有軍事價值的土地免費歸還給香港市民,令香港房屋問題得以紓緩。若果解放軍繼續堅拒不歸還土地,只會進一步顯示他們完全漠視港人福祉。

解放軍是人民子弟兵,還是擁有龐大土地資源的特權階級,這是解放軍高層一念之差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