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前大批昆明市民走上街頭,抵制落戶安寧的中石油煉油項目,而大連、廈門等城市的反PX化工項目示威亦屢見不鮮。在中國,化工企業已等於環境殺手,任何項目上馬都會燃起民眾怒火,引發暴力衝突。事實上,部分中國化工企業會移入較窮困的省份,享受地方政府庇護,而且它們着重生產多於環保,鮮有關心企業社會責任。

隨着中國迅速進入全球化市場,不負企業社會責任的中國化工原材料在國際市場競爭力下降,因為全球化工市場都已嚴格要求供應鏈企業必須符合相關責任,剔除高污染企業。同時,中國經濟發達地區的地方政府,亦由追求GDP轉為支持會為社會帶來和諧發展的企業。國家為了治理環境,已提高化工業的進入門檻,淘汰落後企業,這個改變使國際巨頭在中國市場紛紛得益,事緣它們比中國企業更着重企業社會責任。

來自德國的化工巨頭巴斯夫BASF矢志改變中國人民對化工企業的形象,以國際先進的企業社會責任管理模式,尋找與中國客戶利益相關的需求,自發簽署全球化學工業委員會「責任關懷全球憲章」,並建立中國的供應鏈自律組織,塑造環境友善的形象。筆者認為,面對國際巨頭的軟實力競爭,中國業者若不盡快與國際接軌,仍樂於享受低環境成本的生產模式,勢將把中國市場拱手相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