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家長及校長吳育珍(左二)高舉「我愛你」手語姿勢,齊撐手語教學。

【本報訊】聽障學童的言語接收能力稍遜,但教育界一向偏重提倡口語授課,使他們學習倍感吃力。路德會啟聾學校為本港唯一聽障特殊學校,校方破格於課堂上以口語及手語雙軌教學,盼助學生更易理解及吸收知識。該校銳意統整及開發校內教學常用的手語詞彙,冀於三年內整理約五千個詞彙,並輯錄成網上手語視像字典,將現時不一的手語系統化。

眾家長及校長吳育珍(左二)高舉「我愛你」手語姿勢,齊撐手語教學。

負責統籌校內手語教學資源中心的許加恩主任指出,聽障生若單靠剩餘聽覺或以唇讀接收訊息,未必能完全掌握說話內容,或造成學習困難。當升至較高年級時,學習落差更窒礙理解、表達、閱讀及寫作能力,長遠影響他們的抽象思維及分析能力發展,「好多人對手語有誤解,以為聽障兒童學咗手語之後就唔識用口語溝通,其實手語可以加強佢哋記憶力」,以形象化的手語輔助口語教學,可彌補學童聽覺缺陷,亦有助他們易於理解。

校內老師除以圖片、視像等輔助外,亦重點採用口語及手語並行教學,以多元教學媒介增強聽障生的學習效能。

擬建立手語視像庫

他說本港欠缺統一手語詞彙庫,大部分手語詞彙由不同聽障社群自創,同一個詞語可能有五、六個打法。現有手語詞彙多以生活事例為主,缺乏學科名詞,如光合作用、wifi等亦需自創,以應付教學需要。學校獲優質教育基金撥款三百萬元,推行為期三年的手語發展計劃,重點項目為建立具系統的手語視像詞庫,又為老師及家長提供手語培訓。

家長張太的女兒詩晴就讀小二、雙耳嚴重聽障,口語溝通技巧自入學後明顯突飛猛進:「以前佢讀特殊幼兒中心,單字都唔識講,依家學咗手語後講嘢多咗好多,開心咗。」手語方便詩晴表達部分未能準確發音的字詞,張太大讚中文科教材齊備手語輔助,詩晴背默課文輕而易舉。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