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去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早前公布今年世界競爭力排名,香港由過去兩年排名第一跌至第三,敲響了經濟優勢漸失的警鐘,香港長期陷於政治內耗,無法專心發展經濟,及時扭轉產業支柱單一化格局,經濟長期食老本,競爭力下滑,被對手追上根本不足為奇。

對於香港的世界競爭力排名下跌,「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三成五受訪者認為香港近年內耗不斷,導致競爭力弱化;兩成四形容香港競爭力不進則退;兩成三憂慮香港將被鄰近國家及地區超越。事實上,香港競爭力即使與內地城市比較,也面臨被迎頭趕上危機。中國社會科學院早前發表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雖然香港繼續排名榜首,但報告指出香港競爭優勢漸失,與內地城市差距不斷收窄,失去全國最具競爭力桂冠只是遲早問題,香港恐怕難逃競爭力「雙失」命運。

香港在今年的競爭力四大評審範疇得分均告下跌,其中又以經濟表現倒退最多,上述民調受訪者之中,三成七認為是社會問題政治化影響經濟發展;三成一認為與生活指數偏高和通脹高企有關;另兩成受訪者直斥本港財經官員能力不足。正如監察政府團體指出,香港經濟轉型講了多年依然毫無進展,根本無法帶動經濟發展,加上近年民生問題政治化,行政立法關係變差,港府推行政策只會更加保守及小心,政府效率下降亦影響競爭力。

香港競爭力每況愈下,官員尸位素餐不作為難辭其咎,三成七受訪者認為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表現最差;其次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佔兩成九;一成八受訪者則不滿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可笑的是,曾俊華與陳家強回應香港競爭力下滑,竟然繼續打腫臉充胖子,聲稱香港仍然具競爭力,又諉過排名下跌是去年外圍經濟放緩所致。官員欠缺自省能力,狡辯卸責,不肯面對現實,難怪香港的競爭力不斷消逝。

眾所周知,香港競爭力不進反退,金融及地產獨大導致產業結構單調化日趨嚴重,歷屆政府推動經濟轉型坐而論道,至今一事無成。曾蔭權政府吹噓發展六大優勢產業,講多過做,現屆政府又成立經濟發展委員會重新研究如何「做多做闊」,無非新瓶舊酒,對所謂六大產業略作檢討而已。研究復研究,歲月蹉跎,與對手的競爭力差距只會愈拉愈遠。

其實,香港不缺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土壤,問題是港府是否能把握機遇,過去一個多月在維港漂浮的黃色巨鴨昨晚告別香江,期間吸引逾八百萬人次爭相觀賞,黃色巨鴨不但情牽港人,更加帶來龐大商機,由於人流驟增,尖沙咀一帶的餐飲、零售,以至組團出海等消費大旺,這就是創意的爆炸力。如果港府早着先鞭,及早大力推動文化及創意產業發展,說不定今日已形成新的支柱產業,成為經濟新增長點,何須坐困愁城,無法走出經濟單調化困局。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