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時分的油麻地戲院張燈結綵,傳統花牌高掛,喜氣洋溢;小小的戲院大堂內冠蓋雲集,文化藝術界人士聚首一堂,為了觀賞一批青年新進粵劇演員第二屆一連一百場演出的首演。

不一會,喜慶鑼鼓音樂響起,演員魚貫出場演出傳統例戲《碧天賀壽》作序幕,正式開鑼儀式後,正本戲跟着上演,是一套寫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幾十年來絕迹舞台的冷門戲,劇情複雜兼老土,卻有幾個動人場口和悅耳唱情,是典型的當年時代粵劇,觀眾進場為看老倌,只要他們有聲有色,能唱上動聽的主題曲,觀眾便會受落。雖已經過前一年的舞台演出實踐,新秀演員經驗仍淺,未能達到以人保戲的功力,成績一般,但勝在落力,觀眾也給予支持和鼓勵,讓有潛質的新星有機會脫穎而出。

這群梨園新秀跟梁政府的官員幾乎同時出道,不過政治舞台無試演,不容荒腔走板,更難濫竽充數。一年下來,梁班子演員進度如何,已是有目共睹,多數是開口梅香充正印,聲色藝缺,唔熟曲,無身段,加上各有各做,完全不像一台戲,場場如是,毫無寸進,唔畀觀眾噓至奇。

油麻地戲院復修活化,是政府一項罕有的文化德政,八和會館把握機會將場地發展為粵劇保育基地。根據目前進度,且看五年之後,梨園舞台和政治舞台各有多少新星冒起,可以照亮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