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食」是人的本能,我們必須進食以獲得能量維持身體的機能,當然每個人的進食量都不同,胃口亦受情緒影響,但如果情緒及健康正常,惟進食時覺得「食不下嚥」,食物似是頂在喉嚨無法落入胃,便要小心可能是賁門失弛症引起的吞嚥問題。

正常情況下,人進食或飲水時,食道會利用收縮及放鬆造成蠕動,令食物慢慢往下移動,而當食物到達胃頂端的賁門時,食道下括約肌便會鬆開,讓食物進入胃部。至於賁門失弛症(esophageal achalasia)就是一種食道動力障礙性疾病,患者在進食後,食道未有正常蠕動,而控制賁門開合的括約肌亦沒有如常放鬆,導致食物卡在喉嚨,情況就如通往胃部的門被鎖上,令食物和水也無法進入胃部進行消化,直至大量食物積聚才「逼開」賁門。

由於食物卡在喉嚨,很多賁門失弛症的病人都會有食欲減退及消瘦的情況,而且食道也會被食物愈撐愈大,逐漸變闊及呈彎曲狀。除了滴水難進外,病人亦可能有食物反流及胸痛等情況。

在香港,賁門失弛症並不常見,估計每十萬人才有一、兩宗個案,任何年齡的人士都有機會患上,初期徵狀較不明顯,細碎及充分咀嚼的食物可以吞下,到嚴重時則連流質食物也無法進入胃部。醫學界仍未確定括約肌喪失功能的原因,但相信與神經受損有關,可能源於食道壁內迷走神經出問題,影響到肌肉的控制及張力。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