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本來就已經折磨患者身心,而電療更彷彿在進一步挑戰患者的極限,皮膚變黑、上肢水腫、左右乳房大小有異等,往往會令患者在考慮接受放射治療前猶豫一番。但隨着更多研究數據出現,改良了全乳房切除後的放射治療指引,現時只有部分患者需要在術後接受電療,與以往幾乎所有乳癌個案都需要接受電療的情況,有很大的差異;另外,現時的電療技術比以往先進,不但準確度提高了不少,副作用亦隨之大大減少,已更易為患者所接受。

以輻射對皮膚的影響為例,銫-137和鈷-60於八十年代初之前被使用作電療的輻射源,其產生的伽瑪射線穿透性欠佳,令高劑量的輻射集中在皮層較表面的位置,引致大量色素積聚,出現俗稱「燒焦」皮膚的情況。而現時則以直線增速器產生高能量及有高穿透性的X光作為主要游離輻射,令皮膚接受到的輻射劑量和色素積存的現象都大為減低。於治療後六至十二個月內,色素更會逐漸消退,令外觀得到改善,不會出現永久嚴重焦黑般的皮膚後遺症,所以現時的電療方案一般更易為患者所接受。

另外,乳癌傳統標準電療通常需要連續進行五至六個星期,每周接受五天治療,這對患者的生活造成一定的不便,故乳癌的電療正向「增速性部分乳房放射治療」(APBI)的方向發展,期望在毒性相若或更低的情況下,透過提高每次電療的輻射劑量,集中投放在原發乳癌的病灶,或提前在手術期間便開始進行局部電療,令治療的時間大幅度縮短至約五至七日,以回應現今社會對快速和有效治療的訴求。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