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發表本年度《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香港連續十一年名列榜首,但社科院指出,香港競爭力優勢正在放緩,經濟仍然高度依賴金融及房地產,在產業結構轉型創新科技方面無明顯突破,隨着中國改革開放深入,內地服務業發展將會取代香港。一言以蔽之,香港經濟缺乏新增長點,競爭力長食老本,被緊隨其後的深圳、上海等內地城市超越只是時間問題。

社科院報告列舉香港競爭力減弱的三大因素:包括土地及房屋供應嚴重不足,導致樓價增長過快,加上炒風濃烈,經濟呈虛擬化及泡沫化,房屋及商舖租金上漲過快,亦令企業經營成本增加,推高通脹,增加市民生活壓力;其次是人口老化日趨嚴重,影響競爭力;其三則是香港缺乏重工業及科技產業,與珠三角的互補性變弱,原有的前店後廠模式面臨挑戰。

顯而易見,香港競爭力面對內憂外患,既無法擺脫經濟單調化困局,所謂構建大珠三角經濟協作區,加強粵港經濟緊密合作,也因為香港產業結構存在缺陷而無法接軌,難以搭上內地經濟發展的順風車,競爭力此消彼長。今日的香港,有如一個承繼了豐厚祖業的二世祖,無奈經營不善,坐吃山空,其實苦撐門面,已到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暮色四合之時。

事實上,維持競爭力離不開科技實力,環顧香港周邊地區崛起的競爭對手,就算大力發展金融及服務業,也以高科技和重工業作後盾,新加坡及南韓就是典型例子。近年港府也大吹發展創新科技法螺,更列為六大優勢產業之一,可惜官員坐而論道,研究復研究,至今一事無成,現屆政府成立經濟發展委員會,又重新檢討產業發展策略及政策,推動創新科技停留在紙上談兵,蹉跎歲月,已錯失跟大珠三角經濟融合、優勢互補的機遇。

香江競爭力江河日下不是偶然的,歷屆政府管治無方,香港由經濟城市逐漸淪為政治城市、示威之都,港府施政動輒得咎,寸步難行,任何議題都被無限放大,吵吵鬧鬧,加上現屆政府拉雜成軍,高官相繼出事,自顧不暇,何來餘力增強競爭力?

回歸以來,香港傳統優勢持續流失,港人最珍視的廉潔奉公核心價值,竟然成為首先被攻破的堡壘,前特首曾蔭權爵士接受富豪款待,歎盡海陸空,貪遍省港澳;前政務司司長許仕仁涉嫌受賄被起訴;前廉政專員湯顯明濫用公帑宴請內地官員及送禮,建立個人關係網換取政治賞賜,就連轉任平機會主席的前食衞局局長周一嶽也貪婪成性,收受智能手機連服務合約。高官帶頭腐敗,禮崩樂壞,香港廉政核心價值不保,競爭力焉能不持續下降?

花無百日紅,表面上,香港今年仍能蟬聯中國最具競爭力城市桂冠,其實已開到荼蘼。黃昏美景雖好,無奈稍縱即逝,香港經濟繁華背後危機深重,其實不過是漫漫長夜降臨的前奏,最黑暗、最難熬的日子還在後頭。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