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一向識飲識食識享受,不少人喜歡購買酒店餐飲會籍,用優惠價享用酒店住宿及餐飲服務。然而,樹大有枯枝,市面上推銷會籍的公司良莠不齊、魚目混珠,消費者一不小心,隨時墮入消費陷阱,未能享用優惠,反招金錢損失。

消委會去年收到一百二十四宗有關酒店餐飲會籍的投訴,涉及失實陳述、冒充別家公司、騙取信用卡資料、強行過數等不良經營手法。有人購買會籍後無法享用優惠,亦有人在不知情下「被續約」,不良商戶奇招百出,令人防不勝防。實際上,投訴數字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而已,不知還有多少人因為怕麻煩而沒有追究。

酒店餐飲會籍的銷售亂象,反映監管法例漏洞百出,執法部門敷衍塞責。香港○九年曾經發生一宗類似的會籍銷售事件,四間旅遊會籍公司涉嫌以不良手法誤導市民入會,受害者達二百多人,涉案金額超過六百萬元。事件曝光後,社會為之嘩然,各界紛紛要求政府立法監管會籍公司,保障消費者權益,可惜言者諄諄,聽者藐藐,當局對監管漏洞一直視若無睹,至今依然沒有一套針對會籍銷售的規管法例。

常說亡羊補牢,為時未晚,無奈港府連亡羊補牢也不願做,自然亂象叢生。萬變不離其宗,從消委會今次揭發的案例可以見到,欺騙手法基本上如出一轍,不良商戶大多偽稱受著名酒店及食肆委託,降低消費者的戒心,然後軟硬兼施推銷會籍,猶如四年前旅遊會籍騙案的翻版。

正如消委會指出,無良商戶推銷酒店餐飲會籍時,採取的是近乎欺詐的銷售手法。其實,對於這種涉嫌違法行為,只要警方主動跟進、放蛇蒐證,不難以詐騙罪將其繩之以法。但遺憾的是,警方不僅沒有主動出擊,即使接到舉報也往往敷衍了事。

見微知著,酒店餐飲會籍的不良銷售手法,只是眾多消費亂象的縮影。消費陷阱無處不在,資訊商濫發收費短訊坑害消費者、瑜伽中心在結業前瘋狂掠水、網上團購船票淪為廢紙、美容公司威逼利誘顧客預購套票,林林總總,五花八門。儘管消委會不斷呼籲市民提高警覺,但還是不斷有人上當受騙,長此以往,「購物天堂」的招牌還保得住嗎?

說穿了,消委會是半官方機構,本身並沒有執法權,所以,即使接到消費者投訴,也只能以勸喻手法處理,若執法部門拒絕配合,消委會對無良商戶也無能為力,充其量公布黑店名單。人們不明白的是,既然旅遊及零售業對香港這麼重要,為何當局一直放任自流?為何不加強監管及執法?

世不患無法,而患無必行之法。杜絕消費陷阱,保障消費權益,單靠立法是不足夠的,關鍵在於執法部門能否主動出擊,只有嚴厲打擊不法分子,方可令法例發揮應有的阻嚇力。否則,再好再嚴的法例,也不過是一紙空文而已。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