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甚麼時候開始,廣大網民的自信心建基於社交網站的「點讚指數」,即是俗稱的「呃Like」。如果你贏來一百個讚,自我感覺良好的你足以飄飄然;如果你得到五十個讚,你不是很滿意但始終還可以;如果你連五個讚也呃不回來,他奶奶的,今天心情很不爽啊!

無聊確是無聊透頂,你的近況只不過是在機場打一打卡,告訴世人你放假去旅行罷了,為甚麼朋友們非要給個Like不可呢?點讚指數的多與寡為甚麼能夠影響你遊山玩水的興奮程度?你去的目的地又不是令人拍案驚奇的火星,見慣世面的社交圈子沒必要慷慨就Like嘛。

然而不管如何,呃Like行為愈來愈蔚然成風,時下最流行的博讚方程式是「若有多少個讚,我就怎樣怎樣」。譬如說,若有十萬個讚的話,我就捐錢給某個機構。聖經教人右手行善不要讓左手知道,如今竟然要把點讚指數作為捐錢條件,恨只恨社交網站不設Dislike選項。

呃Like者前仆後繼,如今連傳媒管理層也樂此不疲。《蘋果日報》總編輯撰文說道,老闆黎智英推出「點擊率獎勵計劃」,員工分花紅與點擊率掛鈎,誰寫的故事點擊率愈高,所得之花紅也就愈多。顯而易見,此乃呃Like行為,無聊之餘更加損害新聞的真實性。

為了呃Like,《蘋果日報》是不是又要自編自導陳健康事件?是不是又要老屈行政會議成員林奮強「歧視新移民」?難怪這個點擊率獎勵計劃連內部員工也Dis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