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貧窮劃線,用作政府內部扶貧政策指標,不失為一個客觀和有效的工具;一旦被化作政治口號來爭取民粹支持,則是一項極危險的舉措,為政府製造無窮壓力。有人說沒壓力政府不會做事,不無道理。如果貧窮線是以安全網作為概念,用是否有足夠能力維持基本個人和家庭生活所需、可以有尊嚴過活作為釐定標準,按物價水平和通脹率而定時調整,問題不會太大。政府不斷放風說要以相對貧窮作為基本原則,用入息中位數釐定劃線標準,貧窮線便會從一個可以用數字衡量生活質素的指標,變成一個強化階級矛盾和鬥爭的武器。

相對貧窮的意思是,即使你可以自食其力或依靠綜援安穩過活,只要有人比你富有,只要你在入息中位數界線以下,你便是貧窮,除非政府徹底推行均富政策,否則不論政府投放多少資源扶貧,貧窮仍將永遠存在,而市民要求增加扶貧措施的聲音也只會愈來愈大。官員說貧窮線不是扶貧線,政府不一定要全力協助貧窮線以下的市民,這絕對是妙想天開。既然政府都標籤我為貧窮,當然要助我脫貧;但在相對貧窮的概念下,一貧脫,一貧生,永無止境,政府永難卸責,也永難全面滅貧。

專業人士和中產市民對扶貧沒有異議,但對相對貧窮概念卻大有保留,扶貧委員會在推出措施前必須好好掌握民情,以免到時落筆打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