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之聲:點算人數背後

立法會的財政預算拉布戰於周三晚揭開序幕,人民力量及社民連一共提交七百一十項修訂,進行一百四十八場辯論。拉布是在目前困局底下迫不得已的手段,絕非建制派議員口中的「拉上癮」,更不可能是曾俊華口中的「勒索」。

上次我強調的是點算法定人數基本的意義,因議事規則「法定人數為不少於全體議員的二分之一」,亦訂明每位議員有權點算人數,令會議進行期間有足夠的法定人數參與。若最終發生流會,應先問缺席議員的因由,而非針對議員要求點算人數的動機。

意想不到的是,竟然有人提出可以考慮取消法定人數,表面上是防止點人數被濫用,卻完全是非理性的因噎廢食,難道出現議員和主席一對一的場面仍要繼續會議?真正的理性判斷,是懂得分辨議會常態與非常態,這次四位議員早就對進行拉布作出清晰的政治表態和論述。當拉布啟動後,期間的做法根本不能視之為日常慣例,那麼運用議事規則需要時點算人數,就是這場政治表態和控訴的一部分,若借機連議事規則也一併修改,取消法定人數,這又有何理性和原則可言?

在議會拉布中不斷點算法定人數,也是外國議會同屬「冗長辯論」中常見的做法。美國憲法規定,參議院一般假定已達到法定有效人數,依照規章證實人數是否不足前,必須要求點算人數。這種方式常見於參議員因政治事件進行冗長辯論時,藉點算人數要求政府妥協的拖延戰術,可算是西方議會政治角力的文化。月初,民主黨希望提請通過康涅狄格州實施槍械管制,參議員少數派領袖揚言以「拉布和點算人數」抵制法案,迫使民主黨收回提請表決。從這個事例可見,議員高調質疑點算人數和拉布的言論,是借公眾對這類議會文化缺乏認識,刻意增加市民的誤解。

香港的議會只有半數直選議席,在未有普選的機制下,取得廣泛民意授權的議員,卻成為議會內的少數派,建制派常仗着有足夠票數通過政府議案,有恃無恐地蔑視議會的莊嚴和民主派議員,點算人數是受壓迫下的回應。此外,是希望政府收回不公義的預算案,回水一萬,並成立全民退休保障基金。

陳志全 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