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攻略:內地籌款機制受質疑

顧問老師:歐陽凱琳

四川中南部雅安市,發生黎克特制七級強烈地震,死傷無數,至今救災工程仍然進行。這次不禁令人想起汶川地震,惟港人關注程度大跌,更有網民直呼「唔會再捐錢」。為何對於兩次地震,港人會出現兩極化反應呢?面對天災,政府又應擔當甚麼角色?

Q:為何會有人質疑內地籌款機制?

A:內地的救災工作,行政程序多而且架構複雜,容易出現漏洞,尤其內地貪污風氣盛行,大家會質疑善款在救災過程中被挪用,加上有傳媒報道揭發,善款數字與實際工程出入很大,甚至在災後仍出現豆腐渣工程,令人質疑籌款機制未盡完善。

Q:內地政府是否有足夠能力救災?

A:從○八年汶川地震至今,中國的國力及國際地位不斷提升,國民生產總值亦只僅次於美國。一個顯示強盛的國家發生天災時仍要求國際救援,無疑與國力並不成正比。此外,內地政府其實有足夠資源去應付救災工作,關鍵在於政府是否有足夠應變能力,資源能否迅速抵達災區。

延伸思考

1.如何建立一個完善的籌款機制?

A:要確立完善的籌款機制,慈善機構應該公開財務報告,讓政府及公眾監察其資源運用。另外,慈善機構亦應有服務社會的概念,去衡量賬目上的行政開支是否合理,政府亦應從中規管,落實具體政策,以監察慈善機構的日常運作。

2.面對天災,政府該擔當甚麼角色?

A:在短期方面,政府應靈活運用資源,去調配人力物力及金錢,以求在最短時間內能抵達災區,進行救災及援助工作。長期方面,就是要落實災後重建的計劃及實行工程,由中央政府決策,下達到地區政府配合實行,但中國政府結構相對複雜,要加強地方監察,地區工作才能確實執行。

3.不少港人表示不願捐款,與○八年汶川地震的態度兩極,為甚麼﹖

A:每次內地發生天災,港人都願意慷慨解囊,但汶川地震的賑災情況與過往不同,港人除捐錢外,亦有派出多支醫療隊伍及義工進行救援及重建工作,更有民間組織監察救災過程,參與程度高。惟直至現時,汶川重建工作緩慢,不少災民依然入住臨時房屋,令港人失去捐款的信心。

網上專頁:on.cc/sunstudies

聯絡電郵:studies@on.cc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