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知健:專襲年輕人 克隆氏症急升三成

經常肚痛或腹瀉未必是腸胃炎,可能是患上克隆氏症,可致腸道壞死。克隆氏症在港發病率近年急升三成,專門侵襲二、三十歲年輕人。即使患者接受切腸手術只可治標,仍要注射生物製劑控制病情,但藥費每年高達十萬元。香港炎症性腸道學會調查發現,近二百名公立醫院克隆氏症患者,僅十七人使用製劑,四人獲資助。學會建議公立醫院將資助申請門檻調低。

克隆氏症屬慢性炎症性腸病,全港約有一千名患者,發病年齡為二十至三十歲,男士佔多,患病原因不明。此病在本港發病率上升,由十年前每年每十萬人才有一宗病症增至最近的一點三宗。

瑪麗醫院肝臟及腸胃專科醫生梁偉強分析,指患者多集中在衞生水平較佳的國家或地區,不少人從小較少接觸病菌,長大後一旦腸臟出現問題,容易令免疫系統混亂,過度攻擊病菌,引致胃部及大小腸等嚴重發炎、潰瘍至出血、腸道閉塞及收窄,更可出現瘻管,即潰瘍蝕穿腸道,形成洞孔侵入其他器官。患者的初期徵狀包括腹痛、腹瀉、大便出血和體重減輕等。

倡降申請門檻

克隆氏症目前無法根治,患者要長期服類固醇、免疫系統抑制劑等藥物控制病情,但副作用較多;更有四至五成患者發病十年後進行切腸手術,之後仍有復發風險。梁偉強指,生物製劑更有效控制克隆氏症,但每年藥費高達八至十萬元。

梁偉強指,撒瑪利亞基金○八年起,資助患者使用製劑,病人要「克隆氏症活性指數」(CDAI)逾三百或有瘻管,服其他藥無效,才可以申請資助。

但病人CDAI達二百二十時,已有貧血、腸塞、腸穿等情況,病情相當嚴重。學會調查顯示,約百分之五患者可能要用製劑,建議公立醫院調低門檻,讓更多患者受惠。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梁偉強(中)指使用生物製劑能有效控制克隆氏症。旁為許懿德(右)、羅兆棠(左)。

持續腹痛、肚瀉可能患上罕見的克隆氏症。(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