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雋永:改變思維

港府與港鐵完成可加可減票價調整機制的檢討,將加入港鐵盈利、服務表現及市民負擔能力等三項新因素,並引入為加幅封頂的安排,和迫使港鐵把部分利潤設立「票價優惠帳戶」回饋乘客。票價加幅輕微下調至百分之二點七,略低於機制檢討前算得的百分之三點二。縱觀以上措施,可說只是小修小補,公關策略多於實際。

港府管理公營運輸機構的思維沒有改變,多年來政府均以公營事業需自負盈虧,港鐵亦以股東利益為依歸,故盈利為先看似道理。但不要忘記,港鐵是拿了政府專營權的獨市生意,公營事業等優先應是服務市民。政府作為港鐵最大股東,大可將所得紅利作為減價及建設用途,如增加優惠及加快興建月台幕門和洗手間,才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北京地鐵劃一票價兩元人民幣,北京公交車車費控制在一元至兩元人民幣,就是政府補貼民生的最佳實例,既鼓勵市民使用,亦釋放了區域流動的限制。香港雖是彈丸之地,但因交通費高昂,大大限制了勞動力的流動,例如在天水圍的剩餘勞動力,無法支援中環缺乏人手的職位,人力資源嚴重錯配。西鐵除了上下班時間,其他時段使用率也不高,何不在非繁忙時段引入劃一票價兩元,既可疏導人流,亦可釋放勞動力,真正惠及社會。

需要改變的是管理思維,而非提供優惠的創意。

鄧咏駿 新青年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