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攻略:擺脫「港式思維」(下)

顧問老師:通識研究協會主席馬震寧

本篇繼續深入討論「通識方法學」中,由知識(Knowledge)昇華至智慧(Wisdom)的竅門。有創意兼實際的作答內容,會令評卷員眼前一亮,要在答題時體現出智慧,可參考以下試題:

2013年通識科練習卷卷二第三題b:「面對其他地區的競爭和香港內部的挑戰,香港可如何保持其繁榮?解釋你的答案。」

(10分)

題b為「建議題」,要求考生建議保持香港繁榮的方法。而且,考生還要扣緊前提(1)「面對其他地區的競爭」和(2)「香港內部的挑戰」,才能作出建議。資料a描述香港經濟走勢,對答題沒有太大幫助,可省略。而資料b,提及到「香港依然面對許多挑戰」,包括貧富差距、土地不足、低收入人士不滿等挑戰。前提(2)就是給予考生建議時的一點提示。有了提示,要建議可行方法,有效應對上述挑戰,難度不大。考生可圍繞完善社會福利、增加土地供應、促進多元經濟等方向作答。

可是,就前提(1)而作出建議的資料不多,明顯考驗學生對全球經濟和區域經濟的認識,也就是展示學生智慧。考評局的評改準則只籠統提及對要加強與內地合作和發展多元經濟。因前特首董建華和曾蔭權對促進香港繁榮發展不力,考生需要提出比特首更具創意兼可行的方法,才能保持香港繁榮。

例如:由於今日歐洲的大學畢業生失業率高企,而內地的精英人才也喜歡在香港發展其事業,考生不妨提出引入優秀人才來港。雖然,引入「優才」非相當新的概念,但畢竟新加坡已是成功例子,所以考生可建議港府完善「優才計劃」。

通識考驗「融通能力」,考生考試前要對六大單元相關新聞有深切理解。

網上專頁:on.cc/sunstudies

聯絡電郵:studies@on.cc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