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之聲:丟掉幻想 準備抗爭

喬曉陽上月在深圳的座談會全文日前發表,當中道出了北京於下回政改的最終底牌:特首普選的前提,其一是要符合《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有關決定,其二是不能允許與中央對抗的人擔任行政長官。兩個前提不確立,不得到香港社會多數人的認同,是不適宜開展政改諮詢的,就是勉強進行諮詢,也不會有好的結果,欲速則不達。

這比二○○五及一○年政改,「不通過便拉倒」的把戲更絕,今次不接受北京的「兩大前提」,連政改諮詢都不啟動,換句話說,一七年普選特首便無法「落實」,民主派只有接受「思想改造」,才可「入閘」,不然又要背起政改原地踏步的惡名。

之前有人認為毓民的「全民制憲、重新立約」陳義過高、不切實際,主張應該在《基本法》容許的範圍內,作最大程度之改革。但正如我之前在本欄所說,二○四七年距今尚有三十四年,話短不短。過約十年後,就是餘下二十多年,與九七前的八十年代初、前途談判的「大限」將至,同樣是倒數。關於二○四七年後「兩制」的存廢,現在的《基本法》並無明言。以中共政權的專權成性,全港選民公決前途的選擇,可以休想矣!

假設雙普選真的解決了,到時「四七大限」將會成為下一個社會大議題。若中共表明到時他們單方面說了算,可以想像,「九七大限」時的人心惶惶、人才外流、花果飄零、經濟波動等百般情狀,勢將重演。這一波移民潮,會是香港避秦者時代的終結。香港這個都市還會存在,但其精神面貌已面目全非。

況且,中共的談判技巧,歷來都是先開天索價,聲稱己方的立場及底線,是絕對真理,不得退讓,要對手屈從於那些「大原則」,之後就在談判桌上吃定了對方。香港政界與北京交手,由八十年代初的「青年才俊團」上京,到一○年民主黨入中聯辦,都是落得如此下場。

要破解此法,港人必須建立自己的本土自治「大原則」,招聚數以十萬計的群眾,長期街頭抗爭,有不惜破局的決心,才可反客為主,搶奪攤牌的主導權,才可置之死地而後生。

黃毓民 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