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壇:小氣候:政改諮詢空間有限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不止一次說過,已做好政改方案諮詢籌備工作,只要CY梁振英一聲令下,政制局可以立即啟動諮詢程序。隨着北京近日主動引爆政改爭議,為二○一七年特首普選引入「愛國愛港」及「對抗中央」兩項政治要求,看來政制局官員是時候重寫早已擬就存放在抽屜的政改諮詢文件,苦思如何加入兩個前設條件,配合北京的政改戰鼓。

近日政改議題掀起的爭議,演成京官(媒)與香港反對派的文宣戰爭,反而夾在中間的特區政府變成塘邊鶴,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副局劉江華一直以不評論迴避問題,直至日前CY才首次開腔回應愛國愛港論,談話內容當然緊跟北京路線,不會有任何出格言論,問題是北京已闡明一七年普選特首參選人入場門檻,CY作為向北京及香港特區負責的特首,會否指示具體操作政改方案諮詢的政制局,把兩項政治要求加入政改諮詢文件,成為理所當然公眾意見諮詢的一部分呢?

政圈中人說,細看放料的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主任喬老爺的發言內容,政制局擬就的政改諮詢文件範圍,其實相當有限,難怪喬老爺聲言即使較晚啟動政改諮詢五部曲程序,時間仍然來得及。按喬老爺的說法,根據香港《基本法》第四十五條的規定,以及二○○七年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的進一步規定,將來特首普選時,由誰提名的問題已經解決,選舉權是普及而平等的問題已經解決,提名委員會如何組成問題已經解決;尚未解決,留待香港社會討論的主要問題有兩個:其一是提名特首的民主程序,其二則是提名多少名特首候選人。

如果喬老爺對一七年特首普選闡明的原則並非代表個人的觀點,政制局日後發表的政改諮詢文件,討論空間其實十分有限,就是環繞如何組成具廣泛代表性的特首選舉提名委員會;提名過程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程序技術安排,以及最多可以提名多少名候選人。嚴格而言,都只是涉及選舉技術安排細節,反而新增的兩項特首候選人政治要求,一旦載入政改諮詢文件,如何提供客觀量度準則才傷腦筋,總不成照搬喬老爺所言:「老百姓心中有桿秤」,以抽象化論述代替成文的量度準則,一切變成可意會而不可言傳。

政圈中人說,看來政改諮詢文件如何表述「愛國愛港」與「對抗中央」的難度最大,議題本身已含有非友即敵的政治傾向性質,難道政制局可以透過量化方式,在諮詢文件要求市民表態支持或反對這兩個參選特首政治門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風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