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壇:小氣候:填海拓地兩害取輕

發展局宣布五個填海選址,環保團體與反對派如獲至寶,反正今時今日香港社會的政治氛圍,批評容易,毋須建議,異議聲音有着數也有市場,特別是一些性質上帶有原罪的議題,只要特區政府提出肯定掀起爭議,填海就屬於這種議題,環保團體反對還可以說是基於保護環境,至於反對派,不過是以反對填海之名行癱瘓特區政府之實,政治意圖大於甚麼環境保育問題。

今次發展局宣布的五個填海選址,嚴格而言,其實都不算全新海域,大嶼山欣澳與小濠灣、龍鼓灘、馬料水和青衣西南,就算不屬舊填海區,其實附近水域也已填海,要諮詢公眾意見,其實並不是要不要在這些海域再填海的問題,而是應該填多大面積,若說再填海會破壞這五個選址的環境,根本站不住腳,因為在英治年代,大嶼山和龍鼓灘選址早已展開填海造地,說得直接些,反正都已造成永久環境破壞,再填多些也沒有甚麼大不了。

近年港人環保意識高漲,特區政府推動填海計劃也是小心翼翼,發展局現時定出的五個填海建立土地儲備選址,其實早在去年初林鄭任局長時已展開公眾諮詢,當日一口氣拋出二十五個填海選址,例如在海港填建三個人工島造地,單是長洲南選址面積已達一千五百公頃;還有所謂連島方案,把坪洲與喜靈洲,以及螺洲與蒲台島填平,等於建議製造填海生態災難,如此驚人的建議,一看就知無可能,純屬掩眼法,為真正有潛質的填海選址轉移焦點。發展局剛啟動的第二階段諮詢,由二十五個選址大減至五個,之前的進取建議不是失蹤,就是要進一步研究,剩下的五個近岸選址,大多是已進行填海工程的舊址,估計阻力較小。

特區政府推動填海造地計劃,勢必面對反對聲音,其實有頭髮邊個想做瘌痢,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日前在網誌撰文,推銷填海大計,終於說出心底話,相較現時其他土地取得途徑,填海才是「捷徑」,只要得到社會支持,特區政府在土地供應與規模的可控性較高,加上填海造地的面積較大,讓規劃發展也更靈活。波波還列出透過改變土地用途、舊區重建、新發展區,以及發展已荒廢農地及工業用地,可是家家有本難唸的經,這些土地來源,不是受制於程序問題,就是面積太細,難以供大規模規劃發展。無疑,新界東北新發展計劃可以取得較多土地儲備,可是掀起的政治爭議甚大,兩害權衡取其輕,相信特區政府寧願着力填海拓地,冒上的政治風險可能較低,只要環保團體異議聲音不太大,剩下的反對派就容易應付。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風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