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產業北望 人手雪上加霜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受港府叫停雙非影響,醫療產業壽終正寢,私家醫院生意暴跌,裁減人手勢所難免。但與此同時,內地卻為香港醫療界打開另一扇窗,前中文大學醫學院教授林順潮在深圳開設首間港人獨資的眼科醫院,為香港醫療產業及醫療人才找到新出路新方向。

內地對優質醫療需求增加,雖然惠及香港醫生,對香港民眾來說卻未必是好事。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承認,愈來愈多香港醫療專才到內地發展,包括開設醫院,短期內未必出現一窩蜂效應,但長遠必然對本地醫院人手構成影響,情況不容忽視。

春江水暖鴨先知,高永文本身也是一位資深醫生,對行內動向知之甚詳,他的擔心顯然不是無的放矢。實際上,隨着中港關係日益緊密,港府鼓勵港人北上發展,尤其是在CEPA開放綠燈之下,愈來愈多醫生等專業人才前往內地發展,已是大勢所趨,對本地醫療尤其是公立醫院人手構成壓力,實是意料中事。正如有人所說,近年內地對港開放的範疇愈來愈多,昨天工業北移,今天專業北移,這是無可避免的。

江山不幸詩家幸,神州不幸醫生幸。今時今日,內地道德淪亡,醫院見錢眼開,醫生濫收費、索紅包、見死不救、草菅人命的醜聞不絕如縷。在這種情況下,港人開辦的醫院被內地人視為信心保證,香港醫生北上執業,必然大受歡迎。港府眼高手低,醫療產業無法在香港落地生根,反而在內地找到大展拳腳的舞台,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不可謂不諷刺。

最令人擔心的是,香港醫生紛紛北上發展,勢必令公立醫院人手流失問題雪上加霜。須知道,近年私家醫院挖角擴充服務,已令公立醫院出現前所未見的人手荒,而內地市場龐大,醫生人手多多益善,照目前的趨勢發展下去,隨時掏空香港公立醫院人手。到時,當局可以怎麼應付呢?難道又要「特事特辦」,以「限醫令」阻止本地醫生出境?

事實上,面對醫生人手不足問題,港府推出的連串補救措施成效有限,根本無濟於事。例如招聘海外醫生,總共收到一百多宗申請,最終只有十四人符合條件,相對於整體醫生空缺,連杯水車薪也談不上。至於增加醫科學額,更是遠水難救近火,當局承認整體醫科畢業生人數最快要等到二○一六年才有望由每年三百名增加至四百名,不但無法在短期內紓緩人手荒,即使長期來說,也難望填補醫生空缺,跟上人口老化帶來的醫療需求。

有備方能無患,醫療產業北上,公院人手必定雪上加霜,這是不爭的事實。實際上,醫生北上發展趨勢方興未艾,其影響之大,可能遠遠超出預期,港府應該未雨綢繆,盡快研究及制訂應對之策,不能再拖延下去了。萬一搞到香港醫生走清光,香港人被迫北上求醫,豈非天大笑話!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