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力更生蝕老本 悲情城市添悲情

旨在為區內弱勢社群提供自力更生機會的天水圍天秀墟,由於缺乏基建及宣傳等配套,自上月開業以來,人流稀疏,門堪羅雀,不少檔戶經營虧損,有意退租止蝕離場。

天秀墟是港府以特事特辦方式免費批地,公帑鋪設水電及平整土地的社區支援項目,各界期望天秀墟創造就業機會,為天水圍帶來經濟動力,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孰料事與願違,足證官僚辦事追求形式主義,敷衍了事,利民變成害民,好事變成壞事。

天水圍地處新界西部偏遠一隅,區內嚴重缺乏就業機會及社區支援設施,失業率偏高,綜援家庭數目居全港之冠,加上曾發生多宗倫常慘案,被標籤為「悲情城市」,引起各界關注區內居民困境,要求港府投放資源改善社區規劃,協助居民走出悲情。由於天水圍區內街市幾乎全由領匯壟斷,物價偏高,不少無牌小販聚集組成天光墟,既為區內居民提供廉宜民生物品,又可以自力更生,自食其力。今日的天秀墟就是脫胎自天光墟,由港府撥地予東華三院管理,以社企模式運作,提供近二百個廉價月租檔位,吸納天光墟無牌小販及區內居民入場經營,銳意把天秀墟打造成地區特色市集,為居民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遺憾的是,天秀墟自上月初正式開業以來,連蜜月期也欠奉,一開始就人流稀少,場面冷清,不少檔販入不敷支,每日營業額只得數十元,部分檔販寧願離場做「走鬼檔」補貼收入,更有多名檔販準備棄租離場。天秀墟招租時,平均二十四名申請者競爭一個檔位,足見區內居民對天秀墟期望甚殷,不惜拿出積蓄創業,結果慘淡經營,現實與期望存在重大落差,情何以堪。究其原因,天秀墟位置偏遠,交通不便,加上開業初期缺乏宣傳,貨品種類不及原來的天光墟,沒有鮮魚鮮肉供應,即使不少檔販來自天光墟,也無法吸引熟客繼續光顧。橘越淮而為枳,當局推動地區經濟發展,單靠良好意願,以為照搬成功模式再改頭換面就可以,結果自然碰壁。

區內關注團體調查逾百名天秀墟檔主意見顯示,逾五成半認為天秀墟選址不合適,偏離人流,並由此歸納出天秀墟六大問題,包括場內缺乏遮擋陽光設施致墟市太熱、沙地設計塵土飛揚、宣傳不足,以及路牌指示、出入口及去水位不足等;對此,七成六檔主認為港府應負最大責任。事實上,墟市成功關鍵在地利及人流,台灣及泰國的市集和夜市大多辦得有聲有色,成為著名旅遊景點,港府官員也曾多次外訪考察,可惜始終無法吸取人家的成功經驗。天秀墟由港府撥地及提供基本配套設施,為何沒有考慮位置及人流這些基本因素呢?場內設施不符合實際需要,天秀墟先天不足,後天失調,又怎麼可能成功呢?

港府協助弱勢社群創業,沒有做好完善配套,只從辦事方便考量,由撥地到提供基本設施,一切因陋就簡,天秀墟變成天水圍另一片悲情之地,檔販坐困愁城,官僚難辭其咎。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