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筆錚錚:如何平衡選擇

一九五六年蘇共召開二十大,赫魯曉夫做了反史太林的報告。毛皇帝從那時起念茲在茲的事情就是如何防止中共高層也出赫魯曉夫式人物,防止自己死後有人搞修正主義、資本主義復辟,改變他的革命路線,甚至將自己「焚屍揚灰」。為此,他發動一次又一次黨內鬥爭、政治運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直至文化大革命。

毛皇帝的這種擔憂和為了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的革命思想,對當年只有十幾歲的習近平等中共第五代印象極為深刻,尤其是出生於老革命家庭的高幹子弟,對此更有一份與眾不同的深厚革命情結。那時不管他們的父輩、家庭在歷次政治運動、黨內鬥爭、文革中是甚麼處境,自己受到甚麼波及,都會認為誓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誓做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可靠接班人是自己最崇高的使命,這已經在他們的骨子裏和血液中,一生不會改變。

當然,紅二代、太子黨、老革命之子也有不少紈絝子弟,甚至有「反骨」之人,這些人在改革開放中已被大浪淘沙。如今他們之中能在政界身居高位者,都是有理想有信念之人,都是從政之後想有所作為之人。那麼,他們青少年時期受到毛皇帝思想的哺育,其使命感對已經大權在握的他們到底還有多大影響呢?

另一方面,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中國與世界接軌,融入國際社會,民主潮流浩浩蕩蕩對他們的從政之路也不可避免的有極深影響,對他們的思想衝擊更是難以估量。中國的改革、中共的政治轉型都到了歷史的十字路口,形勢嚴峻緊迫,問題成堆,錯綜複雜,他們將如何平衡選擇?

柳太極 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