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聽雨:人大排行回歸老三

李克強成為國務院總理,可知他帶來的第一項變動為何?不是大部制改革,不是組閣,而是總理與全國人大委員長排序的調整──十五年來,總理一職始終排在人大委員長之後,但不出意外的話,今後十年,總理將排在人大委員長之前。

建國以來,總理一直排序高過人大委員長,惟自李鵬九八年由總理轉任人大委員長後,全國人大在中國的政治格局中立刻升高一位,從排在總理之後、位列第三,變為排在總書記之後、位列第二。李鵬榮退後,繼任者吳邦國亦排在溫家寶之前,直至現在李克強令全國人大回歸老三本位。十五年排序變化,表明委員長和總理的序列,是因人而設、論資排位的。李鵬與喬石同於八五年進入政治局、八七年成為政治局常委,但李鵬是在八一年擔任正部長,喬石則於八二年才升至部長,所以總理李鵬排在委員長喬石前。之後的朱鎔基資歷更低於李鵬,故總理朱鎔基要排在委員長李鵬後。

至於吳邦國與溫家寶,同於九二年進入政治局,但吳當時是委員,溫僅為候補委員,因而委員長吳邦國排名高過總理溫家寶。李克強的資歷當然要高過張德江,所以才能李總理高過張委員長。

總理和委員長,掌握國家政、法大權,本應在國家序列中有固定的位置,以便其各司其職。但在黨本位、官本位、人本位的背景下,兩個如此重要的職位排序竟然師出無名。孔子云,「名不正則言不順」,最終必然「刑罰不中」,令「民無所措手足」。世道混亂,百姓失措;廟堂諸君,必正名乎!

尤可夫 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