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台:旅遊保險市場失靈

經濟學有云「市場失靈」,香港的旅遊保險便是典型例子。

埃及熱氣球慘劇死者「不受保」,再度引起港人對旅遊保險的關注。有人批評保單條文含糊,不受保項目定義不清,有誤導消費者之嫌;有人質疑銷售者沒有逐一介紹保單條文,令人一知半解;亦有人力指保險產品經過多層代理,未能保障買家權益。小生認為,這些說法雖然都不無道理,但沒有一個說到問題的癥結。

實情是,旅遊保險市場的混亂,源自買賣雙方的博弈行為:消費者一般認為,外遊出事的機率微乎其微,買保險無非買個虛無縹緲的「安心」,大都傾向購買廉價產品。而保險公司為了迎合市場需要,亦樂於推出「價廉物美」的旅遊保險。然而,一分錢一分貨,降低保費必然以降低保障為代價,結果不出事猶自可,一出事必然是爭議多多。

至於有人建議只准專業資格人士售賣旅遊保險,雖然可行,可惜成本不低。其實,只要政府斟酌外遊市民的實際需要,列出旅遊保單範本,從此以後,外遊者不管在旅行社、便利店或網上購買旅遊保險,保障範圍都必定與法例規定的一致。如此一來,所有問題迎刃而解,市民也不用再費神閱讀保單條款,可以專心準備行程。有時,政府介入是最低成本、最有效的解決辦法。

林芸生 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