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筆錚錚:西環治港應運而生

香港回歸之初乃至董建華當特首期間,鮮有「西環治港」的說法。那時,香港人也很擔憂朝廷會否干預香港內部事務,但因為朝廷十分謹慎、低調,港人還是比較放心和安心的。外交官出身的姜恩柱是回歸後首位朝廷駐港大臣,他在港工作五年,露面不多,說話更少,幾乎不評論香港事務,不評論特區政府施政。他卸任時說,香港是一本很難讀懂的書,給港人留下深刻印象,覺得他是一個謙謙君子,沒有對香港事務指手畫腳。

香港冒出「西環治港」的說法並日益流行,是在曾蔭權治港七年,朝廷駐港機構也換了兩位主任。曾蔭權「禍港殃民」七年,朝廷卻加大了對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的支持,這段期間,香港各界和廣大市民不斷發出「倒曾」呼聲,媒體揭露出曾蔭權許多醜聞和問題,對他禍港殃民的抨擊遠遠超過董建華。然而,朝廷卻置若罔聞,和香港民意嚴重脫節,還不斷挺曾。對此,朝廷駐港機構做了許多事情,等於把自己和不得人心的曾蔭權綁在一起。

香江市民看在眼中,不能不問:曾政府如此悖逆民意施政,如此堅持錯誤,膽大妄為,是不是覺得有朝廷給他撐腰?到底是誰在治理香港?

有了這樣的社會基礎和現實狀況,「西環治港」之說應運而生,並不斷擴大市場。不過,事情總有兩面,所謂「西環治港」也不能全怪「西環」,香港一些愛國愛港組織和人士,出於對朝廷的靠攏、親近或想自己撈好處,也拚命有事沒事將自己的事情、香港的事情向西環請示匯報,求得「領導指示」,拖西環落水也。

柳太極 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