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之聲:這是哪門子的真普選?

報載三月四日,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與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副局長劉江華會面共商政改,提出了一個「終極方案」。毓民撰稿之時,仍未得悉該方案之詳盡細節,只是從三月五日報章港聞版的報道,理解他的立法會「普選」方案。

據報道,立法會七十個議席將增至九十個,當中三十席是單議席單票及簡單多數選舉制;三十席為全港單一選區,由選民投票給政黨,再按得票比例分配議席;最後三十席是「新功能界別」,選民自行選擇所屬功能界別,若有一個界別的人數到達某基數,將獲分一個席位,若該界別的選民未達基數,則未能在該屆立法會產生代表,此安排是要確保選民的選票大致一樣。任何功能界別選民取得該界別一定數目的選民提名,即可在該界別參選。

方案見報後,毓民的支持者在網上喝倒采聲四起,毓民當然對此方案不以為然。然而,我也會耐心地從技術層面分析「新功能界別」如何荒謬。其一,在傳統社會經濟學上,服務行業之定義甚廣,但凡不是農業(第一產業)及工業(第二產業),都算是服務行業(第三產業)。香港現在的產業結構,除建造業外,幾乎全都可以定義為服務行業,那麼,豈不是會出現二十多個服務業功能界別議席?

其二,如要擴闊某些現存功能界別的選民人數,大家將對其準則爭議不休:小股民或有強積金戶口的市民可否成為「金融服務界」選民?是否所有智能手機用戶和網民都有資格登記成為「資訊科技界」選民?有一定文化修養的人可以歸類為「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嗎?如何界定「文化修養」的定義?

其三,由上列問題推論,至選民登記之時,「種票」將層出不窮。有親共人士聲稱要組成「愛國愛港界」,亦不足為奇。

本屆立法會議席增加至七十個,劣幣驅逐良幣,議政水平下落可謂不忍卒睹,再增加至九十個,更是泥沙俱下。希望戴教授可以收回方案,回應毓民的「全民制憲,重新立約」建議:讓港人參與修改《基本法》,二○一六年全民直選立法會,二○一七年全民直選行政長官!

黃毓民 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