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雋永:海水化淡自治訴求

自從香港自治運動興起,政府政策亦隱約回應其訴求,對自治運動來說是極大鼓舞。政府接連推出港人港地、港人港奶、興建大型海水化淡廠,以及鼓勵尖子到海外留學的獎學金而非改善本地師資培訓等,背後都隱含與內地區隔的方針。

回顧香港供水歷史,可發現大部分世界級工程都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落成,包括世界最早的海灣淡水庫(萬宜水庫和船灣淡水湖)、當時世界規模最大的樂安排海水化淡廠。港英政府不惜工本發展供水工程背後的原因,是內地文化大革命爆發和中英關係轉差,當時港英政府希望強化供水系統,取回供水自主權並試圖隔絕中國大陸的介入,以確保對香港的掌控。最後政策不敵現實,東江供水價廉兼穩定,海水化淡耗電驚人,不符環保和成本效益,化淡廠於一九八二年關閉,九二年拆卸。

水源是香港的命脈,非常敏感,現時淡水資源充裕,每年購買回來的東江水也用不完,興建海水化淡廠並不迫切。政府嚷着沒地興建公屋居屋,卻動用四十多億元和一幅可建數千單位的臨海用地,重建沒有迫切性的海水化淡項目,未知用意何在。

老天爺給予的水是最經濟的,東江調回來的水貴一點,海水化淡又更貴,財爺如果真的感到淡水資源緊絀,應加強教育香港市民珍惜食水,兼盡快改善香港用淡水沖廁的問題。

鄧咏駿 新青年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