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之聲:發揮本土創意 香港發亮發光

在剛過去的農曆新年,海洋公園遊人絡繹不絕。事實上,海洋公園絕對是本土智慧的結晶,當局理應參考海洋公園的經驗,協助市民發展本土經濟。

海洋公園自一九七七年開幕以來,吸引無數遊客,為香港經濟帶來可觀效益。早前,海洋公園更擊敗多間著名的主題公園,贏得「全球最佳主題公園」獎,至今全球只有十六間主題公園獲頒該獎。海洋公園亦贏得「數碼市場推廣」、「最佳整體製作」和「視覺展示」三項卓越大銅鈴獎。

海洋公園得以成功,與當年政府勇於創新有密切關係。一九七二年時,港英當局為了為香港市民提供廉價的大型娛樂設施,收回當時位於海洋公園現址的巴黎農場,將其發展成海洋公園。其後海洋公園曾於亞洲金融風暴期間陷入低谷,當局卻能及時聘請「蘭桂坊之父」盛智文改革海洋公園,經多年擴建,引入各式各樣的景點,令海洋公園成為多元化的景點,更轉虧為盈。

由海洋公園的發展過程可見,海洋公園得以成功,在於三個因素:一、當局不向大財團傾斜,令寶貴的土地得以發展成全港市民均可享用的樂園;二、當局打破「大市場,小政府」思維,主動為海洋公園提供協助,令其發展成適合成功的景點;三、當局善用本土人才,讓成功打造蘭桂坊的盛智文能以其本土智慧管理海洋公園,令海洋公園起死回生。

有見海洋公園的成功例子,筆者過去多年亦倡議政府在香港各區發展本土景點,例如在大嶼南發展水上活動中心、水療中心、銀礦洞博物館以及在新界發展客家村等。筆者又建議政府為有意發展本土經濟的人士提供一站式支援。此外,筆者更曾協助籌辦兩屆梅窩洪聖誕節,在活動期間為梅窩地區創造可觀商機。不幸的是,過去多年來,當局故步自封,對有意舉辦地區特色活動的人士諸多掣肘,並以各種似是而非的理由拒絕強化本土景點,令不少具有特色及創意的項目至今未能落實。

由此可見,僵化的管治思維及制度令本土經濟難以發展。當局應參考前朝政府的成功經驗,以寬大的胸襟及開放的思維,為有意打造本土經濟的人士提供協助,令香江明珠能發亮發光。

陳偉業 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