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漏洞不堵 旅業亂象不絕

每逢旺季,香港旅遊業便會爆出貨不對辦,甚至將旅客遺棄街頭等醜聞,幾乎已成慣例。今年新春假期,有內地團團友被迫瞓旅遊巴,引起社會嘩然,旅遊業議會最少接獲五宗內地旅客投訴個案,其中三宗涉及同一間旅行社。業內更揭發疑有導遊私下接團,甚至無牌經營旅遊業務,亂象層出不窮,制度缺陷導致旅業監管失靈,已成業內難以根治的痼疾。

旅遊業每次發生宰客醜聞之後,旅遊事務署與旅議會必定高調回應,聲言事件不能接受,向受影響旅客道歉,保證從嚴處理涉事旅行社,早已變成公式化動作。可惜道歉歸道歉,業內亂象依然沒完沒了,足證現行監管制度不到位,留下大量灰色地帶,被無良業者鑽盡空子,以殺雞取卵方式劏客,損害香港旅遊形象。好事不出門,醜事傳千里,內地旅客來港旅遊的不愉快經驗,經傳媒廣泛報道,長期累積負面觀感,內地旅客終有一天會捨棄香港。

按旅議會規定,旅行社必須確認酒店和訂房數目才可以接團,如業內恪守規定,根本不會發生旅客瞓旅遊巴醜聞。旅議會過去針對業內零團費和刀手導遊劏客歪風,推出一團一導遊、扣分制等多項措施加強監管,依然成效不彰。據業內反映,部分無良業者擁有多個經營牌照,以低團費在內地招客,一條龍式包攬香港接待、購物等行程,更串通專做旅客生意的珠寶店聯手劏客,根本就是改頭換面的零團費購物團。今次更出現冒名接團疑雲,足證現行旅遊業界「自己管自己」的監管制度,已經不合時宜,旅議會有如無牙老虎,難以阻遏業內不良經營手法,必須由港府負起責任,以公權力介入從嚴整治,才有可能根治問題。

遺憾的是,儘管旅遊業監管漏洞百出,當局依然拒絕承擔責任。年前建議成立主要由非業內人士組成的旅遊業監管局,美其名為更有彈性和貼近業界需要,以法定機構形式運作,取代旅議會的監管、巡查和懲處違規旅行社工作,又把原屬旅遊事務署的旅行代理商註冊處併入該局,提高旅行社發牌門檻,領隊與導遊亦需領牌。表面上,旅遊業監管局擁有更大權力,其實仍然是新瓶舊酒,當局並無角色可言,說穿了,還不是推卸直接監管旅遊業的責任。再說,籌組旅遊業監管局需時,最快也要明年才進入立法程序,現有監管制度形同虛設,新架構又不知拖到何年何月,恐怕過渡期內旅遊業更加烏煙瘴氣。其實,旅遊業亂象叢生,源於當局長期放任自流,只需擴大屬於政府部門的旅遊事務署職能,已足以承擔監管旅遊業責任,當局非不能也,實不為也。

當然,除了監管漏洞之外,近年訪港內地旅客大幅增長,導致接待配套超出負荷能力,也是旅遊業亂象不絕如縷的原因之一,當局應與內地商討控制旅客人數,減輕業界壓力,才能杜絕亂象。禁微則易,救末者難,旅遊業監管問題千瘡百孔,已到了危急關頭,港府再不能逃避責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