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知健:模擬人訓練醫護應變

【本報訊】本港醫療人手嚴重不足,在長時間工作的壓力下,醫護人員面對危急病例時,容易增加出錯的的風險。東區醫院那打素臨床訓練中心最新引入三名「懂得」說話、分娩及抽筋等生理反應的模擬人,為前線醫護人員提供肩難產等罕見的病例訓練,加強不同專科團隊的溝通技巧及處理危機的應變能力,長遠有望減低手術過程中及康復期間發生事故的機會。

該臨床訓練中心去年十二月八日正式開幕,現有二十名來自該院各臨床部門的醫護人員擔任導師,內設兩個模擬臨床教室及討論室,能轉換成手術室、產房、深切治療病房、急症室、磁力共振掃描室及急症病房等不同臨床教學環境,並提供兩個孕婦及一個男性模擬人,醫護人員能在模擬人身上插尿喉及進行人工心肺治療等醫療程序。

仿真度高 識抽筋嗌痛

導師在訓練過程中透過多角度影音攝錄器材及視頻控制室,即時控制模擬人作出反應或特定病發徵狀,如模仿孕婦出現穿羊水、肩難產、產後大量出血或孕婦心跳突然停頓等罕見或突發病例,又會因應情景所需作出真人現場配音及與醫護對話,說出「好痛」、「唔舒服」等感受,仿真度較大學醫學院常見、只模擬人體器官構造但不懂作出任何生理反應的假人高,讓醫護人員接受訓練時承受與真實情況同等的壓力。

身兼訓練中心總監的深切治療科副顧問陳勁松表示,醫護人員在大學上課或實習時,難以接觸罕見病例,受經驗所限,他們日後面臨真實的危急情況,亦未必能妥善處理,增加醫療事故的風險。他指,模擬人的仿真度高,可以出現流汗、抽筋、缺氧甚至吐血等人體生理反應,能增加臨場感,讓醫護人員在反覆練習下,提升手術中的應變技巧,預料未來將添置兒童及嬰孩模擬人,擴闊臨床教學範疇。

任職婦產專科高級護士的葉敏賢稱,肩難產情況罕有,每二百至三百名孕婦才有一名,在她十五年工作經驗中,只遇到四至五個肩難產孕婦,若處理不當,嬰兒可在短時間內腦缺氧。她表示,在接受臨床危急訓練時,處理肩難產顯得格外緊張,一方面須輔助醫生做手術,另一方面亦要安撫病人,難度與「真嘅一樣」,認為訓練能藉此反覆練習處理罕見或危急病例的手法,亦能優化醫療團隊的合作和應變能力。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模擬孕婦」出現肩難產情況,參與接生的醫護人員緊張又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