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雋永:階級矛盾 周而復始

相信不少人都曾經歷繁忙時間等候巴士,車站大排長龍,眼見一班又一班巴士車廂後半部剩下大量企位,卻沒有人願意多行一步,堵塞在下車車門附近,結果候車的人望「位」興嘆。其實這是一個很普遍的心理狀態,已在車上的人當然希望少人後上,落得輕鬆自在;而在車外苦候的人,無論車廂有多擠迫,都希望能上車。

香港今天擁有物業的家庭佔百分之五十一,即有百分之四十九的家庭未擁有物業。已上車的人當然不希望樓價下跌,不歡迎任何干預樓市措施;未上車的人不但希望樓價下跌,還要政府大力干預市場。中大在施政報告出台後進行評分調查,結果最多人滿意及最多人不滿意的都是房屋政策。調查負責人分析,這是因為市民樂見官員關注房屋問題,但又同時認為政策不足,所以出現矛盾結果,解釋甚為牽強。香港一半有樓之人對施政報告的招數大表放心,另一半無殼蝸牛則因為建屋太慢而大表憤怒,矛盾的不是評價,是階級的矛盾。

以節能減排為例,有車之人認為路上巴士太多,應減少巴士班次,暢通路面;無車之人則認為要鼓勵公共交通,應減少私家車數量,增加巴士班次,方是環保上策。擁有與未曾擁有,兩者心態截然不同,在香港這個「階級」明顯的城市,任何政策出台都必然爭吵不斷,誰的公義較高呢?

鄧咏駿 新青年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