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貨活動剪不斷 中港矛盾理還亂

港府推出一系列穩定奶粉供應措施後,奶粉荒問題似乎暫時紓緩了,然而,水貨亂象千頭萬緒,錯綜複雜,這些措施治標不治本,無法徹底杜絕水貨活動,遑論化解中港矛盾。

事實上,政府辣招出爐後,上水港鐵站仍然有大批水貨客聚集。有人明言,新措施只能針對奶粉市場,不能夠解決水貨問題,因為水貨客可選擇運送其他物品。關注團體更指出,只要水貨集團採取「密食當三番」的策略,聘用更多人手運貨,便可輕易破解當局限量攜帶奶粉出境。

歸根究柢,水貨亂象之所以屢禁不止,中港矛盾之所以不斷惡化,最大的責任不在於兩地居民,也不在於水貨客,而在於內地當局監管不力,包庇奸商,導致假冒偽劣產品氾濫成災,尤其是黑心食品無處不在,令人防不勝防,內地人對國貨信心盡失,只好紛紛搶購外國貨。這個根本問題一日不解決,走水貨有利可圖,水貨活動便永遠無法杜絕,即使港府今天解決了奶粉荒,明天還會出現其他亂象,沒完沒了。

貪官奸商為禍神州,黑心產品尤其是食品問題層出不窮,最大的受害者是內地民眾。自從發生三聚氰胺毒奶事件後,國產奶粉令人望而生畏,外國貨自然大有市場。一方面,家長們對外國奶粉趨之若鶩,不惜捨近求遠出境搶購,另一方面,國產奶粉滯銷,奶農被迫倒掉牛奶。

今時今日,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經濟大國,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航空母艦服役了,隱形戰機試飛了,可惜卻無法為孩子們提供安全可靠的奶粉,可謂莫大諷刺。國人被迫出外搶購商品,到處受歧視,甚至被視為蝗蟲,試問還有甚麼幸福和尊嚴可言?難道官老爺們不覺得羞恥嗎?

有人一語中的,今日的中國,是一個道德淪亡、人心渙散的國度,權貴紛紛移民海外,稍有經濟能力的人都盡量使用外國商品,只有沒能力移民又沒錢購買舶來品的窮人「被愛國」,所謂大國崛起,不知從何談起!

對於香港來說,這裏只是彈丸之地,資源有限,根本不可能承受十三億人的龐大需求。面對中港融合的副作用,以及個人遊衍生的種種問題,港府固然不能因噎廢食,閉關鎖港,但當水貨亂象屢禁不止,不僅嚴重影響本地民生,而且引起中港矛盾,政府適當介入,是完全有必要的。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愈來愈多人建議檢討個人遊政策,例如將一簽多行收緊為「一日一行」,以堵塞內地人來港走水貨的制度漏洞,值得當局認真考慮。

總而言之,求人不如求己,既然內地當局無法確保產品質量及安全,無法恢復消費者信心,香港就必須設法自保,不能坐視水貨亂象鬧得香港永無寧日。一味小修小補是無濟於事的,檢討及修改個人遊政策或許才是治本之道。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