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之聲:限制奶粉出口

全城奶粉荒日益嚴重,逼得食衞局局長高永文近日稱兩三天內會有新措施解決問題。所謂不做不做還須做,之前當局勸港媽餵人奶、呼籲加入媽媽會、聯絡供應商增加供應等,事實證明全是隔靴搔癢,後知後覺,直至不少學者及時事評論均提出透過《儲備商品條例》阻止水貨客濫購奶粉圖利,才勉為其難考慮出此絕招。這一切不禁令人疑慮,究竟政府是真的不知如何處理,還是存心包庇內地水貨客?

有人建議倣效澳門設立中央登記配給制,以確保港媽一定得到限額奶粉,但這種方法只屬斬腳趾避沙蟲,一方面承認水貨客的猖狂為常態,意味向他們投降;另一方面煩擾港人提供出世紙或身份證明,到指定地點購買,是對港人的一種侮辱。問題的始作俑者是濫購圖利的水貨客,此方法即使可能短暫紓緩奶粉荒,亦絕不應鼓勵。

亦有學者提出,可採取分流關檢、對出口奶粉徵收重稅。這並非不可行,但已錯失良機,如果早早先行這種比較有系統的方式,再因應情況全面打擊水貨客,也許已收成效。目前只有引用《儲備商品條例》,將奶粉列為儲備商品,限制出口,只能保留幾罐自用,繼而檢討農曆新年前後的措施成效,再作調整。

出招解決奶粉荒,必須快、狠、準。我們實在不可能知道內地甚麼時候對某些物品需求的具體數量,這次奶粉荒甚至連歐洲、澳洲等地亦受波及,可見這是實際出現負面情況,已非政治爭拗的問題。生活必需品並非如日新月異的智能手機、名牌時裝,自由市場的環境自然應該維持,但基於時代變化、具體環境,必須有所應變,一些針對性的政策,並非要禁止買賣,干預自由市場,社會一些無窮上綱上線的議論是逃避問題的鴕鳥思維,出狠招截擊水貨客及無良商人囤積居奇,事在必行。

基於這種不可具體預測的情況,盡早實施一日一行,才能紓緩整體問題。儘管有指水貨客之中,內地人只佔四成,其實能夠限制這四成的影響已有相當成效。當局不必奢望內地政府配合,那邊始終是和我們截然不同的社會,另一套規則,求人不如求己,一切維護港人生活的事,應由特區政府做起。

陳志全 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