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大地:中日爭奪亞洲重在經濟

「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已為當今國際社會普遍接受並成為規範國際關係的重要準則。這五項原則是在一九五三年周恩來會見印度代表團時提出,一九五五年印尼萬隆會議時進一步確立的。有趣的是,日本新首相安倍晉三近日在印尼也提出露骨的針對中國的五項原則。不過,筆者以為,中日在亞洲的角力還在經濟。

針對中國 居心不良

安倍的五項原則是:一、日本要與東盟共同創造相同的價值觀。二、日本願與東盟國家一起維護海權和航行自由,歡迎美國重視亞洲的政策。三、推進與東盟國家的經貿合作,拉動日本經濟的復甦,與東盟共繁榮。四、共同發展與守護亞洲多樣的文化。五、促進年輕人交流。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回應說:我們一貫主張尊重本地區的多樣性。在領土海洋爭議問題上,我們一貫主張有關當事國通過雙邊對話磋商和平解決有關問題,這也是地區各國的共識。筆者認為,秦剛的回應過於溫文爾雅,安倍一方面稱「正在發展的中國在經濟方面有益於日本」,一方面要推行明顯針對鄰居中國的「價值觀外交」、海權共同行動和美國介入,秦剛應給予訓斥,至少要點出其不良居心。

事實上,安倍的「價值觀外交」不是輕率作出,而是有前科的。七年前安倍任首相時就提出「自由與繁榮之弧」,聯合與日本擁有「相同價值觀」的國家,建立一條從東南亞經南亞至東歐的「弧線」,圍堵中國。這條弧線一提出,即遭到國際社會的訕笑,因為與歷史潮流太過脫節了。

現在,安倍的「價值觀外交」實質是「自由與繁榮之弧」的翻版,只不過範圍縮小了。但是,中國不是七年前的中國,日本和美國也不如七年前了;七年前做不到的,今天又如何做得到?與當年不同的是,安倍凸顯海權之爭,謀求與越南和菲律賓結盟。另外,安倍明確亞洲經濟救日本的戰略,他的亞洲戰略第三條,不隱晦與東盟國家經貿合作是要拉動日本經濟的復甦。

無疑,中日兩國未來誰能主導亞洲經濟,誰才是亞洲的真正盟主。上世紀日本經濟起飛之後,對亞洲經濟提出「雁行理論」,日本是頭雁。現在中國和東盟已經建立自貿區,在經貿合作上搶佔了先機,日本要迎頭趕上。事實上,中日當下各有優勢,未來鹿死誰手不能早下結論。

古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