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筆錚錚:摸石頭過河 今昔不同

習近平最近表示,中國的改革開放還是要摸着石頭過河,因為這是前無古人的事業,需要從實踐中獲得真知。

「摸着石頭過河」是鄧老爺子開啟中國改革開放大門時提出的主張。當時文革結束不久,雖已掀起思想解放運動,衝破「兩個凡是」大潮,但對如何「規劃」改革開放無人能說出個子丑寅卯,只知道再不能按照毛澤東那套極左路線走下去,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現四個現代化。

不過,上世紀六十年代初,中共為了糾正五八年大躍進的錯誤,為了糾正「一大二公」的弊端,為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曾推出「包產到戶」,而且相當靈,一下子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繁榮了農貿市場,當年身為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便參與制訂和推行了這項政策。於是,在改革開放初期,鄧老爺子借用了這塊「現成的石頭」,走出了改革的第一步,走出了「搞活經濟的第一步」。

然而,改革開放是一條很寬的河,路很長,一、兩塊石頭是走不遠,到不了岸的。鄧老爺子深知這一點,於是提出了「摸着石頭過河」,這是實事求是、實話實說的。結果,改革開放的確是在摸索中前進,走過曲折之路,交了不菲的學費,中共高層也發生過複雜的鬥爭,兩位總書記下台。

習近平重提摸着石頭過河,也強調要「加強頂層設計」,這是對改革開放的宏觀思考,和摸着石頭過河是辯證統一的。習說「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開放要在加強頂層設計的前提下進行」,說明今天的情況與那時已有很大不同也。

柳太極 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