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不過萬血壓高

有錢人是否比窮人較健康、較快樂?香港大學公共衞生學院大型研究發現,家庭收入與受訪市民的健康、快樂指數及家庭和睦程度成正比,收入愈高,其快樂指數及家庭和睦指數愈高,血壓較低且病痛較少。家庭月入少於一萬元的住戶,平均患有一種或以上慢性疾病,相比月入一萬元者,患病數目比率則減半。港大研究員指出,低收入家庭需要較多醫療服務,但可使用的服務較少,希望港府增撥公營醫療及社區資源促進家庭健康及和睦。

港大○九年三月至一一年三月隨機訪問八千三百多個家庭約二萬零五百人。結果發現,家庭收入遞升,住戶的健康、快樂及和睦程度會遞增。家庭月入每增加一萬元,主觀快樂指數上升零點一六分,和睦指數上升零點八,血壓上、下壓水平分別下降一點三mmHg及零點一八mmHg。收入低於三千元的住戶,其上、下壓約為一百三十八及八十一,相比收入達一萬元者,其上壓只有一百二十八,下壓亦略有下降。正常的血壓上、下壓水平分別為一百四十及九十。

有助制訂扶貧政策

調查又發現低收入者患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疾病較多。家庭月入少於一萬元的住戶,平均患有一種或以上慢性疾病,但收入達一萬元的住戶,患慢性疾病數目的比率較前者減半。收入水平愈高,到醫管局普通科及專科門診的次數愈少,但到私家醫院或診所求診次數則上升。

負責研究的港大社會醫學系系主任梁卓偉指出,外國學者四十年前已指出,窮人對醫療服務需求較大,存在較多健康問題但可享服務較少,富人則相反;研究反映香港現時有類似情況,窮人可獲的私人醫療服務較低。今次是首次有大型研究發現,貧窮直接影響市民健康,希望港府加強公營醫療資源,幫助有需要人士。同時,研究亦有助港府制訂貧窮線及訂定扶貧政策。

港大公共衞生學院院長林大慶指,家庭和睦程度亦影響住戶抑鬱情緒。該研究顯示,和睦指數較高的家庭,不論收入高低,抑鬱指數亦處於低水平。

而在港府、賽馬會及社福機構合辦「家」「深」幸福計劃中,參與者大坑東邨居民胡太表示,一家四口月入約一萬四千元,丈夫任職麵包師傅,她在快餐店做兼職,感到「壓力响晒自己身上」,不懂體諒丈夫辛苦且常常爭吵,與子女關係也不好,參加親子小組後,例如與子女互相按摩疲勞肌肉,從此親子相處亦較融洽。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胡太和女兒參加親子家庭活動,學習互相按摩增加彼此親密感。

一家四口的沈太指:「窮人有窮人快樂,一家人只要互相遷就便可融洽相處,好多有錢人都唔開心,睇下成日有豪門爭產案就知。」

收入愈高,住戶的平均血壓上、下壓水平愈低,並屬適度水平。

收入愈多,整體快樂指數(藍線)和主觀快樂指數(紅線)上升。

月入水平愈高,家庭和睦指數亦會趨向上升。

家庭和睦指數較高家庭(綠線)不論貧富,抑鬱指數維持較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