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知健:重大事故控制中心救災扶危

【記者戴碧怡報道】2012年結束在即,年內本港發生多宗大型災難事故,如十月一日南丫島海難,死傷人數眾多,參與搶救的公立醫院醫護人員,從指揮大局分流傷者到不同醫院、趕赴現場搶救、以至面對死者家屬,充分發揮救急扶危的專業精神。醫健專版由今日起,將一連三日刊載有份參與搶救的醫護人員專訪。

每逢突發事故如交通意外,甚至傳染病大爆發,病人數目眾多,傷勢或感染情況秒秒更新。醫院管理局的重大事故控制中心(MICC)擔當協調救援及分流傷者的重任。中心統籌主任龔澤民指,一般情況,若意外傷者被送往三間以上醫院搶救,便需啟動中心指揮,直至事件完結。中心自○三年沙士大爆發啟動,更曾因○九年豬流感大爆發破紀錄啟動足足一年。他發現近幾年中心啟動次數明顯增加,包括馬尼拉人質事件、南丫島海難事故及柴灣道長命斜大車禍。

嚴重事故主要分為突發災難、交通意外、恐佈襲擊或傳染病爆發事件,龔澤民指MICC「雛型」源於○三年「沙士」大爆發,主要負責協調工作,在○七年正式成立,如今團隊已加碼至八名當值主任。

他解釋,當值主任會先收到消防處通知發生意外要求增援,了解事件後會通知醫管局總部高層,由高層決定啟動MICC。工作分為兩層面,一方面由當值主任與消防處更新傷者情況,另一方面各醫院聯網的MICC負責人交流搶救傷者狀況及醫院容量等。

分流傷者責任大

災難或事故傷者眾多,分流至醫院的工作十分重要。龔澤民說,以大型醫院為計,每院約可處理二十名傷者,但仍需視乎各傷者的傷勢而定。

他以早前柴灣道長命斜大車禍為例,東區醫院共拯救了二十七名傷者:「喺救人嘅時候,稍有空間都要盡量做,唔可以硬性規定救幾多人就話做唔到。」他憶述,當時推算到傷者人數後,已通知同聯網的瑪麗醫院及律敦治醫院準備「起橋」(即出動救護車)接收病人,並穿過東區海底隧道及機場繞道,分別將多名輕傷病人送往聯合醫院及伊利沙伯醫院。

近年媒體報道災難事故多,MICC啟動次數也相對增加。龔澤民指,突發事故總有獨特之處,如一○年馬尼拉人質事件雖不在本港發生,但中心亦有啟動,並調派醫護人員到當地協助救援;南丫島海難事故發生後,短時間內無從估計傷者人數及狀況。他總結經驗,MICC最大責任在於掌握資訊、時間及防止消耗過量人力物力:「最緊要鎮定。」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重大事故控制中心設多部電腦更新傷者情況,更有大屏幕進行視像會議。

醫管局重大事故控制中心曾參與籌備大亞灣應變計劃跨部門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