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之聲:正本清源 源頭分類

早前政府建議在石鼓洲興建焚化爐,市民群起反對,最終被迫擱置。每日數千噸的垃圾繼續無止境地傾倒至堆填區,若不能及時找出可行的解決方法,美麗的香港恐怕會在不久的將來被垃圾掩蓋。

事實上,過去三十年,當局處理固體廢物的策略變幻莫測,由以焚化為主的處理方式,改為以堆填取代焚化,近年又因為堆填區接近飽和而計劃重新引入焚化方案。

處理垃圾的方法交替改變,與科技日新月異有密切關係。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時,焚化技術相對落後,所釋出的廢氣包含如二噁英等有毒物質,對健康構成重大威脅。但過去二十年焚化技術一日千里,過濾廢氣的技術有所突破,令焚化過程只釋出蒸氣及極微量的化學物質。新的焚化技術可在不破壞環境的情況下有效解決廢物問題,日本及歐美國家在二十多年前已逐漸用焚化取代堆填。

香港政府正計劃重建焚化爐,但筆者認為應以立法形式強制垃圾分類。現時日本及台灣已規定在每周的指定日子回收指定類別的家居垃圾,使廢物獲得分類處理,家居廢物棄置量因而急跌。不少焚化爐更因垃圾量不足而關閉,處理廢物的成本亦顯著下降。行之有效的垃圾分類措施更會令當地的垃圾回收再造業蓬勃發展,為基層勞工締造大量就業機會。

與鄰近地區相比,香港推廣垃圾分類至今近二十年,但仍原地踏步,成效不彰。以家居廢物為例,去年每日棄置堆填區的五千九百多噸家居垃圾中,百分之十八點五為塑料,百分之四十八為易腐爛的廢物(包括廚餘)。去年香港每人每日平均廢物棄置量高達一點二七公斤,遠較台灣的零點四八公斤為高。若以焚化方式處理現時棄置於堆填區的垃圾,每日便會有超過一千噸塑膠及化學物質被焚燒,釋出大量有害廢氣,對香港環境構成嚴重破壞。

根據世界各國的經驗,分類處理垃圾才是處理固體廢物的靈丹妙藥。透過立法強制推行,雖然會為市民的日常生活帶來不便,但若市民拒絕改變生活習慣,減少固體廢物的改革只會舉步維艱,徒勞無功。

陳偉業 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