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之聲:中策組:「軍師」變「將軍」

梁振英政府最忌「波」字。先有陳局長「茂波」,經營劏房,涉嫌醉駕。近日又有宮中紅人邵顧問「善波」,於立法會大放厥詞,使中央政策組成為城中熱話。其實,回歸前中策組的角色很簡單,純粹是政府的智囊,為決策者出謀獻策,解決問題,乃係「政府的大腦」。

回歸後,中策組影響力大不如前。第一任行政長官,好大喜功,然而卻沒有納諫之胸襟,更沒有宏大之目光。第二任行政長官更加是一名典型香港「打工仔」,縮骨卸膊,貪威識食。如此氣候,中策組只好搞搞民調,寫寫稿件。與前朝比較,差之遠矣。

到了梁振英時代,中策組終於重拾主要角色,更變成一個全新的組織,一改以往的職能,成為政府的「政治打手」。根據邵善波所言,今日香港整個社會均與政府對着幹,故需要「還手」。而中策組放下研究政策,主動參與輿論,並為政府鼓動民意,最後目的乃在控制輿論。他們控制輿論,從傳統媒介乃至網上世界,可謂無孔不入。政府更表明,由於網上媒體興起,中策組會抽調兩人收集並分析網上意見,更加開一全職職位,主要負責網上「監察」。「五毛」自此一登龍門,「薪」價萬倍。更有甚者,將二千萬元之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收歸旗下,減少民間的學術研究,進一步收緊所有反對聲音。

此外,中策組更奪取人事任命權力。從傳媒引述政府三封機密電郵得知,中策組擬建立一人才庫,以後所有政策局在確認人事任命前應先諮詢中策組顧問高靜芝,並在提交最後建議名單前須得高靜芝「朱批」方可。昔日武則天「墨敕斜封」只是宮廷「潛規則」,如今梁振英將之制度化,可見他已經目空一切。

前任中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曾言,政府在表述立場的過程,最重要是理據,特別要做好政策研究。中策組應為政府掌握民意提供客觀分析,期望政府施政管治可多吸收民意。如今卻反其道而行,從昔日之「軍師」,一變而成今日之「將軍」,而邵善波更任「金牌打手」,誓要與民意打場大仗。今後,我們要有應戰準備,給這個軍「將死」。

陳志全 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