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知健:新法翻修髖關節康復快

【本報訊】每年逾千港人因骨枯、關節炎等問題,接受髖關節置換手術。傳統的全髖關節置換手術要割走大部分骨骼,人工關節有脫位風險,患者或要再做手術。本港引入「伯明翰髖關節表面翻修手術」﹙BHR﹚,除可避免人工關節走位外,關節更毋須全部替換人工骨骼,康復時間較傳統手術快一倍。

髖關節是大腿骨連接盆骨的球窩狀關節,支撐人體重量及保持平衡。本港私人執業骨科專科醫生白展成(Brockwell)指,骨枯是港人髖關節痛症的主因,本港每年進行約千宗髖關節置換手術,半數是骨枯患者。

髖關節受損的患者通常要接受全髖關節置換手術,割走整個股骨後,再割走股骨近端骨骼置入長七至八吋的金屬柄作支撐。置入的人工關節比原有股骨細小,將來有機會脫位,患者或要再做手術。

手術僅需兩小時

香港近年引入可保留患者大部分股骨組織的BHR。伯明翰皇家骨科學院總監McMinn解釋,髖關節受損多見於關節表面,並不值得為此割走大部分健康骨骼。BHR把關節表面損毀部分磨走,再安裝一個球狀人造關節面,對面髖骨亦安裝一個窩形關節面,像帽子般保護上下兩邊骨骼。手術過程僅兩小時,病人術後三個月能恢復運動,再做手術的比率較傳統手術低七個百分點。針對嚴重骨枯患者,McMinn指,「伯明翰股骨頭部分切除術」(BMHR)是最新手術,將股骨頭約一半割走,再安裝人造球及窩形關節面,兩個關節面的形狀及大小與BHR組件相若,同時保留較多骨骼。

三十七歲健身教練Gavin,自十七歲起左邊盆骨持續疼痛,最後確診退化性髖關節炎。他去年接受BHR手術,一年後恢復正常運動,輕易做出跳躍等動作。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骨枯是港人髖關節痛症主因,估計與過量服類固醇有關。

BHR手術置入人造球狀及窩形關節面,改善患者活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