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大地:中國中立對待以巴?

對於中國和日本的釣魚島爭端、中國和越南、菲律賓的南海之爭,美國與俄羅斯都持中立態度,實際上各有側重。不過,國際風雲變幻,中立其實是較明智的外交策略。新一輪以巴衝突,似乎中國已從完全偏向巴勒斯坦,轉為較中立的立場。

現任以色列駐華大使馬騰,在以色列擔任過國家安全部部長、國防部副部長、國防軍副總參謀長等。針對最近的以巴衝突,德國《明鏡》周刊指哈馬斯火箭彈來自中國,馬騰的回應是「有關中國向哈馬斯提供武器的報道絕對是不真實的」。馬騰說,他與中國外交和軍方的高層都有聯繫,中國絕對沒有參與其中,以色列政府對此非常確信;而他在國防部期間,也從來沒有聽說過有關中國向哈馬斯提供武器的說法。

以巴達成新停火協定後不久,馬騰接受北京《環球時報》訪問時說,「中國是以色列的友好夥伴」,特別是「中國在處理複雜的國際問題上的做法是受人歡迎的」。馬騰認為,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僅次美國,非常重要;中國的經濟實力發展遲早會在世界範圍轉化成戰略上的資源,這只是時間問題;在不遠將來,中國也會在中東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不偏袒任何一方,把握好平衡。

也許,馬騰是希望中國在中東事務真正中立,不偏袒任何一方,把握好平衡。他正在做游說工作,但也可以看出至少他不感到中國對以色列是敵對的。

事實上,中國一直是巴勒斯坦及中東阿拉伯國家的堅定盟友,很簡單,因為美國的敵人就是自己的盟友,這是冷戰時期毛澤東外交的大戰略。在尼克遜訪華、中美建交、共同對付前蘇聯後,北京的方針有了調整,加上阿拉伯世界不爭氣,老是打敗仗,阿拉伯國家又分裂,北京和以色列便開始眉來眼去,只是礙於與阿拉法特的朋友關係還沒有突破。

與以建交 減美壓力

八九風波後,中以突然建交,世界大吃一驚。其實,以色列早就有意改善對華關係,從而減弱阿拉伯世界的包圍,鄧小平則希望藉此突破當時的國際制裁。之後,中以關係曾好得出奇,以國甚至向中國轉移戰機技術及出售預警機。

從現實利益看,中國從以色列所得,遠大於從巴勒斯坦所得;惟從戰略角度看,北京還是要利用美以和阿拉伯世界的矛盾,減輕來自美國的壓力。因此,中國在以巴問題上保持中立是上策。

古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