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壇:小氣候:降低收費 數字遊戲

積金局聘請顧問檢討強積金制度,提出多項建議降低強積金收費,包括設定收費上限,規定所有強積金計劃須提供不同種類的低收費基金,以及引入非牟利經營者,向打工仔提供低收費的強積金計劃。

強積金計劃名不副實,實施十二年以來,平均回報率僅約百分之五,但行政費用偏高,基金經理和受託人蠶食打工仔的血汗錢,以現時的回報推算,大部分打工仔在強積金累積的供款,無法保障日後的退休生活,特區政府當年為了說服打工仔接受供款安排,把強積金計劃描繪成退休保障靈丹,原來是一個騙局,實際上為金融業製造穩賺不賠的大生意,拿打工仔血汗錢利益輸送,到年前財爺鬍鬚曾建議向每個強積金戶口注資六千元,打工仔的怨氣終於大爆發,不食人間煙火的積金局,才後知後覺打工仔有這麼多的新仇舊恨,急急啟動改革強積金制度的工作。

當然,積金局有做事,總好過對打工仔的憤怨充耳不聞,問題是顧問報告的建議,能否達到降低強積金收費的目的。據積金局評估,實施連串建議配合短期措施,六年後可望把開支比率降低零點六個百分點,相等於節省二十四億元。

帳面上,六年節省二十四億元,相等於一年僅約四億元,就算受託人把省下來的金額全數回贈予供款人,分配到全港以百萬計的強積金戶口,供款人實際所得也是極其有限;事實上,在商言商,受託人怎會不過水濕腳,積金局扭盡六壬才估計每年節省四億元,未來如何確保受託人不會吞掉這筆真金白銀?積金局一廂情願要求受託人提供更多低收費的強積金計劃,但低收費會否低回報?降低了收費,投資組合卻跑輸大市,打工仔的供款仍然被通脹蠶食,逃得過基金經理和受託人吸血,始終逃不過損手的命運。

積金局經常提及,近四年強積金收費已下調百分之十八,至目前的百分之一點七三,受託人真的願意少收費用?實際上只是數字遊戲,十二年來,強積金供款連同投資回報,已滾存近四千億元,受託人按一點七三的比例收取管理費,每年約吸走打工仔七十億血汗錢。

表面上,收費比例下調,受託人應收少了管理費,但強積金資產每年隨供款膨脹,受託人是按強積金的規模比例收費,並不是收指定金額的費用,就算比例下降,受託人的實際收入,仍因強積金規模隨供款增加而膨脹,彌補了收費比例下調的損失,日後強積金的規模愈大,即使受託人再下調收費比例,實際的管理費收入也不會減少,現時受託人每年收硬七十億元管理費,水漲船高,未來只會收得更多,金融機構不會死錯人,死錯的是打工仔,積金局所謂收費下調的說法,不過是數字遊戲。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風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