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雋永:港鐵票價算到盡

最近,新論壇做了一個有關港鐵「可加可減機制」的民調,指出地鐵與九鐵自○七年合併採用「票價調整機制」以來,除初期減價一次,之後年賺百億卻年年加價,令市民質疑所謂「可加可減機制」只有港鐵得益,公眾卻要捱貴票。

在調查裏,高達八成受訪者認為入息增長追不上加幅,反映港鐵的加幅脫離市民的承擔能力。港鐵作為一間上市的公營企業,理應在盈利和承擔社會責任上作出平衡,但調查發現,近半受訪者認為港鐵是一間只求賺錢、無視社會責任的機構。不管港鐵如何加強公關騷,仍難擺脫賺到盡的形象。

其實,港鐵擁有沿線的地產發展項目,資產總值也達三千多億元;港鐵商場、物業管理,以及港鐵站內的廣告收益,都令港鐵財源滾滾來,但這由政府間接補貼而「壟斷」得來的龐大盈利,卻無法反映在現時的可加可減機制內。

雖然港鐵向乘客提供優惠,如短期票價優惠「十送一」等,但這種小恩小惠明顯未獲市民接受。港鐵得到港府在地產項目的補貼,卻沒有承擔起公營機構該負的社會責任,這種「縮骨」行徑,政府作為大股東,實屬責無旁貸。

可笑的是,政府就可加可減機制的諮詢,只是鬼鬼祟祟地進行,無聲無息地結束。當港鐵再提出加價,市民和議員絕不會無言以對!

鄧咏駿 新青年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