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之聲:善用天然沙灘 保護生態環境

近日政府公布龍尾灘人工泳灘工程引起社會熱議,不少市民及環保人士提出強烈反對,他們大都認為龍尾灘存在寶貴的生態價值,不應胡亂破壞。事實上,現時香港尚有不少美麗的天然沙灘,但因偏遠而少人使用,若當局能改善配套設施,便利市民前往,絕對不必浪費公帑興建人工泳灘和破壞生態,又能避免引起民憤。提升天然沙灘的使用是一雙贏方案。

現時全港共有四十一個刊憲泳灘,部分是用從海床挖出沙粒再堆放而建造的人工泳灘。人工泳灘的沙粒未經海浪長期沖洗磨滑,形狀三尖八角,泳客在上面步行時會極不舒適,甚至有被沙粒割傷之虞。部分人工泳灘設在水流湍急的海岸,須定時堆積新沙對抗海浪的不斷侵蝕,公帑嚴重耗費。

不少美麗的天然沙灘,例如西貢的浪茄灣、大浪灣,以及位處大嶼南的多個未被命名的沙灘,均是水清沙幼的頂級沙灘。該等沙灘的沙粒主要源自兩方面,一為經過多年侵蝕的珊瑚及貝殼殘骸碎片,另一則是海岸石塊經數以百萬年侵蝕及風化後分解而成。由於絕大部分沙粒經天然海浪磨蝕多年,幼細平滑,泳客步行會極為舒適,不會被沙粒磨傷。由貝殼珊瑚形成的沙粒,顏色亦較雪白,令沙灘在藍天碧海間更加美麗。

縱使上述沙灘環境優美,政府卻遲遲不採取措施方便市民前往。以浪茄灣為例,市民須經過萬宜水庫才能前往,步行約需三小時,若騎單車加步行,亦需兩小時。基於當局禁止市民在萬宜水庫的行車道上踏單車,對前往浪茄灣的市民增添困難。此外,由於當局沒有管理非刊憲沙灘,被海浪沖上沙灘的垃圾長期堆積,令本來環境優美的天然沙灘慘成垃圾崗。

政府決策紊亂及思維僵化在龍尾灘事件中表露無遺:逆民意強行把極具生態價值的龍尾灘建設成人工泳灘,但又捨棄美麗的天然泳灘不用。若當局擱置龍尾灘工程,轉把資源用作改善天然泳灘配套設施,不但可以增加市民的休憩場所及提升生活質素,更可保存甚具生態價值的龍尾灘,豈不皆大歡喜?

陳偉業 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