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大地:中國戰機短板在發動機

中國殲31新型隱形戰機升空,這是中國第二款第五代戰機,表明中國的航空科研能力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但同時也應看到發動機問題仍然困擾着中國的航空界,這個問題如果不能解決,中國就不能成為航空大國。

第五代戰機由於研發費用高昂以及技術創新複雜,目前單憑一國之力能研製兩款第五代戰機,只有美國與中國,歐洲各國聯合起來亦只能研發四代半的陣風戰機,俄羅斯拉上印度才發展T50戰機。雖然中國第五代戰機的設備與國際一流水平看齊,但發動機與複合材料的使用卻仍然是短板。

第五代發動機要求推重比超過十,使飛機具備超音速與超機動能力,而發動機必須具備超強的可靠性,能夠重複使用。美國的航空發動機技術傲視全球,其預研能力已發展至第七代,相比之下,中國的發動機才剛跨越第三代,包括殲十戰機在內的新型戰機至今仍然裝備從俄羅斯進口的發動機。如果中國航空界不解決這個「心臟病」,第五代戰機只是空有其名。

發動機研發涉及複雜的材料工藝與高超的製造技術,比如,鑄造出空心的複雜氣動外形的渦輪葉片,成為挑戰各國航空工業的大難題。中國航空發動機研製的困難和性能差距,主要體現在渦輪葉片以及渦輪盤材料和工藝兩個方面。

美國等西方國家將發動機技術作為核心技術,對中國進行全方位封鎖,中國根本無法進行技術引進,對俄羅斯發動機的逆向研究也是困難重重,發動機技術已成為阻礙中國發展動力的瓶頸。事實上,若中國在發動機技術上有所突破,不管是飛機動力還是軍艦、坦克等其他裝備動力獲得質的飛躍,整個武器系統將全方位升級。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

中國已將發動機研發作為國家重點工程,投入費用高達一千億元,成立了振興航空發動機委員會,組建航空發動機研究院,並在北京建立航空發動機產業基地。但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中國航空發動機的研製,並非有錢就能解決,關鍵是吸引一批先進的人才加入,不斷迸發出創新思想,中國發動機才能趕超世界一流。

目前美國已集中精力發展無人機,尤其是X37B空天戰鬥機,號稱一小時打遍全球。當美國轉換跑道時,中國也必須緊緊跟上,否則美國對華的不對稱優勢就會轉化為敲詐勒索中國的政治本錢。

馮海聞